基于两阶段DEA模型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DEA银行效率评价结构以及模型发展 | 第14-17页 |
| ·忽略风险因素的DEA银行效率评价 | 第17-20页 |
| ·存款准备金下DEA银行效率评价 | 第20-24页 |
| 第3章 构建DEA银行综合效率评价模型的理论分析 | 第24-38页 |
| ·传统DEA模型 | 第24-25页 |
| ·两阶段DEA模型 | 第25-30页 |
| ·合作两阶段DEA模型 | 第25-28页 |
| ·非合作两阶段DEA模型 | 第28-30页 |
| ·构建DEA银行综合效率评价模型 | 第30-38页 |
| ·加入存款准备金DEA银行综合效率评价模型 | 第30页 |
| ·加入不良贷款下DEA银行效率评价模型 | 第30-31页 |
| ·合作DEA银行综合效率评价模型 | 第31-33页 |
| ·非合作DEA银行综合效率评价模型 | 第33-38页 |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 第38-48页 |
| ·银行综合效率评价体系 | 第38-40页 |
| ·所选取银行基本情况分析 | 第38页 |
| ·银行效率评价指标选择 | 第38-40页 |
| ·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 第40-48页 |
| 第5章 影响商业银行综合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48-54页 |
| ·不良贷款 | 第48-49页 |
| ·存款准备金 | 第49-51页 |
| ·利用Tobit方法因素分析 | 第51-54页 |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4-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 ·政策建议 | 第55-56页 |
| ·保证传统业务顺利开展,大力发展创新性业务 | 第55页 |
| ·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资产质量 | 第55-56页 |
| ·深化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改革 | 第5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6-58页 |
| 附录1 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原始数据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