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孔子“耻”之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言第10-15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第13-15页
     ·研究的重难点第13-14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孔子“耻”之思想的产生第15-28页
   ·历史社会背景第15-17页
     ·经济基础的变革第15页
     ·政治格局的变化第15-16页
     ·思想文化的变迁第16页
     ·“礼崩乐坏”局面的出现第16-17页
   ·家庭身世背景第17-18页
   ·理论基础第18-28页
     ·直觉之“仁”是“耻”的发生学起点第19-20页
     ·“知”是“耻”的理性根源第20-23页
     ·“礼”是“耻”的外在规范第23-25页
     ·“好学”是“耻”的实践动力第25-28页
第3章 孔子“耻”之思想的具体内容第28-57页
   ·孔子“耻”之思想的内容第28-38页
     ·行己有耻——“耻”之养成目标第28-29页
     ·知耻近乎勇——端正知耻态度第29-31页
     ·耻恭之不逮——言行合一第31-33页
     ·耻巧言令色——辞达而已矣第33-35页
     ·不耻恶衣恶食——致学与富贵第35-37页
     ·耻与出仕——守死善道第37-38页
   ·孔子“耻”之思想的培养方法第38-50页
     ·思维方法第38-40页
     ·对话教学第40-46页
     ·耻感惩罚第46-50页
   ·孔子“耻”之思想的养成途径第50-57页
     ·自省诸己第50-52页
     ·推己及人第52-53页
     ·慎独克己第53-55页
     ·好学力行第55-57页
第4章 孔子“耻”之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意义第57-69页
   ·丰富高校德育的教育内容第57-62页
     ·加强仁爱教育第57-59页
     ·推进礼仪教育第59-60页
     ·重视知行合一第60-61页
     ·关注修己安人第61页
     ·提倡自强不息第61-62页
   ·改进高校德育的教学方法第62-65页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62-63页
     ·灵活运用对话技巧第63-65页
   ·完善高校德育的培养途径第65-69页
     ·对学生慎独内省精神的培养第65-66页
     ·对学生推己及人,及物精神的培养第66-67页
     ·对学生道德践行精神的培养第67-69页
结束语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移动云计算环境下即时通讯框架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