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涵义 | 第18页 |
| ·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政策性金融原理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历程、特点及功能定位 | 第21-29页 |
|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阶段 | 第21-22页 |
| ·形成阶段(1978—1993) | 第21页 |
| ·开创阶段(1994—1998) | 第21页 |
| ·专司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阶段(1998—2004) | 第21-22页 |
| ·全面支农阶段(2004—) | 第22页 |
|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 | 第22-23页 |
| ·政策性 | 第22-23页 |
| ·阶段性 | 第23页 |
| ·地域性 | 第23页 |
| ·风险性 | 第23页 |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 第23-25页 |
| ·政策性功能 | 第23页 |
| ·融资功能 | 第23-24页 |
| ·扶持功能 | 第24页 |
| ·倡导性功能 | 第24-25页 |
| ·调控性功能 | 第25页 |
|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定位 | 第25-27页 |
|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服务“三农”的分析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 ·农村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职能分工不明确 | 第29-30页 |
|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运用不合理 | 第30-31页 |
| ·业务单一,政策性金融特征不明显 | 第31页 |
| ·粮棉企业不合理占用政策性收购资金 | 第31-32页 |
| ·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3-36页 |
| ·政府过度干预 | 第33页 |
| ·融资渠道不畅 | 第33-34页 |
|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滞后 | 第34页 |
| ·现实运行金融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 第34-36页 |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对策建议 | 第36-42页 |
| ·构筑服务于“三农”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 第36-37页 |
| ·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动态调整 | 第37页 |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37-38页 |
| ·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 第38页 |
| ·完善农发行内部改革 | 第38-39页 |
|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彻底甩掉政策性挂账贷款“包袱” | 第39-40页 |
| ·完善法律体系 | 第40页 |
| ·强化金融业监管 | 第40-41页 |
|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第41-42页 |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