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 | 第12-16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12-13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13-14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 | 第15-16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生电子的传输过程 | 第16-18页 |
| ·染料内部的光致电子转移 | 第16-17页 |
| ·染料与 TiO2的键合方式 | 第16页 |
| ·多吡啶钌络合物和联吡啶钌配合物的光致电子转移 | 第16-17页 |
| ·TiO2多孔膜中的电荷分离、迁移机理 | 第17-18页 |
| ·纳米二氧化钛膜的研究 | 第18-25页 |
| ·溶胶—凝胶法与丝网印刷在 TiO2电极制备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丝网印刷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第19-20页 |
| ·溶胶—凝胶法与丝网印刷在 TiO2电极制备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二氧化钛膜改性的研究 | 第21-25页 |
| ·表面处理 | 第21-22页 |
| ·掺杂 | 第22-23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23-25页 |
| ·高能量表面改性 | 第25页 |
| ·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 ·无机染料 | 第25-26页 |
| ·有机染料敏化剂 | 第26页 |
| ·多种染料协同敏化 | 第26页 |
| ·电解质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液态电解质 | 第26-27页 |
| ·准固态电解质 | 第27页 |
| ·固态电解质 | 第27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对电极的研究 | 第27-28页 |
| ·Pt 反电极 | 第28页 |
| ·镍反电极 | 第28页 |
| ·碳反电极 | 第28页 |
|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实验 | 第31-39页 |
| ·实验药品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2-36页 |
| ·NiAl2O4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33-35页 |
| ·导电玻璃基片的清洗 | 第33页 |
| ·致密 TiO2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4-35页 |
| ·LiI/I2液体电解质的制备 | 第35页 |
| ·铂电极的制备 | 第35页 |
| ·N179 染料的制备 | 第35-36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 | 第36页 |
| ·分析测试 | 第36-37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6页 |
| ·TEM 分析 | 第36页 |
| ·SEM 分析 | 第36页 |
| ·吸光度分析 | 第3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 ·粒度分析 | 第37页 |
| ·光电性能测试 | 第37页 |
| ·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计算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57页 |
| ·纳米 NiAl2O4粉体的分析 | 第39-42页 |
| ·不同醇-水比对粉体晶粒度影响 | 第39-40页 |
| ·XRD 分析 | 第40页 |
| ·形貌与粒度分析 | 第40-4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 ·TiO2多孔膜制备条件的分析 | 第42-49页 |
| ·研磨时间对多孔膜的影响 | 第43页 |
| ·热处理温度对多孔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保温时间对多孔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膜厚对多孔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加入 OP 乳化剂和冰乙酸分散剂对多孔膜的影响 | 第46-49页 |
| ·SEM 表面形貌 | 第46-48页 |
| ·光伏特性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分析 | 第49-57页 |
| ·B 式样 TEM 分析 | 第49-50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吸光度分析 | 第50-51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 SEM 分析 | 第51-52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吸光性能影响 | 第52-53页 |
| ·NiAl2O4/TiO2复合薄膜光伏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 ·聚乙二醇 PEG-6000 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A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