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机制波形反演的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在首都圈地区的应用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震源机制解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 ·震源机制解参数 | 第14-15页 |
| ·震源机制解常用反演方法 | 第15-18页 |
| ·波形自动反演系统研究 | 第18-25页 |
| ·波形自动反演系统构建基本思路 | 第18-21页 |
| ·波形自动反演系统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现今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波形自动反演系统总体设计 | 第27-32页 |
| ·系统目标 | 第27-28页 |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28-29页 |
| ·系统构建环境 | 第29-30页 |
| ·系统运行流程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构建首都圈地区格林函数库 | 第32-36页 |
| ·首都圈地区地质构造背景 | 第32-33页 |
| ·频率-波数积分(F-K)法 | 第33-34页 |
| ·建立格林函数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准实时波形数据预处理的自动化 | 第36-50页 |
| ·准实时波形数据服务系统 | 第36-40页 |
| ·系统基本配置 | 第37-39页 |
| ·各模块服务启动 | 第39页 |
| ·查看流服务器状态 | 第39-40页 |
| ·准实时波形数据获取 | 第40-45页 |
| ·事件监控 | 第40-43页 |
| ·波形截取 | 第43-45页 |
| ·数据存储 | 第45页 |
| ·准实时波形数据预处理 | 第45-50页 |
| ·数据格式转换 | 第45页 |
| ·数据头文件修改 | 第45-46页 |
| ·数据挑选 | 第46-49页 |
| ·波形数据长度截取与重采样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震源机制解自动反演及结果可视化发布 | 第50-60页 |
| ·反演处理 | 第50-54页 |
| ·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 ·数据资料自动处理 | 第51-52页 |
| ·CAP 反演 | 第52-53页 |
| ·台站及震中分布图 | 第53-54页 |
| ·可视化发布处理 | 第54-60页 |
| ·构建思路 | 第54-55页 |
| ·数据提取 | 第55-57页 |
| ·页面显示 | 第57-60页 |
| 第六章 实验系统运行与评价 | 第60-70页 |
| ·实验系统的运行 | 第60页 |
| ·反演实例 | 第60-70页 |
| ·文安地震 | 第60-62页 |
| ·滦县地震 | 第62-64页 |
| ·芦山地震主震及余震序列 | 第64-7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
| 发表文章 | 第81页 |
| 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