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国外相关经济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理论问题 | 第14-17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体系与 TFP 测算 | 第17-20页 |
·现有成果述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理论 | 第24-32页 |
·西方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24-27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4页 |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第24-26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理论 | 第26页 |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6-27页 |
·经济发展方式的系统结构 | 第27-32页 |
·系统内部要素 | 第29页 |
·系统外部要素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40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2-33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的功能 | 第33页 |
·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 第33-34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说明 | 第34-39页 |
·评价城市的选择和数据库的建立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衡量标准 | 第40-48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划分的理论依据 | 第40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划分 | 第40-43页 |
·转变探索阶段中间值 b 的参照标准 | 第42页 |
·转变加速阶段中间值 c 的参照标准 | 第42-43页 |
·中间值 a、d 的参照标准 | 第43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阶段中间值划定 | 第43-48页 |
·部分特殊指标中间值的调整和划定 | 第43-46页 |
·指标中间值的划定 | 第46-48页 |
第五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8-58页 |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48页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8-5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8-52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7页 |
·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济南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的实证分析 | 第58-76页 |
·济南市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综合评价对比分析 | 第58-63页 |
·济南市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济南市子目标层综合评价对比分析 | 第59-63页 |
·济南市各县市区综合评价对比分析 | 第63-68页 |
·济南市各县市区综合实力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济南市各县市区子目标层综合评价对比分析 | 第64-68页 |
·济南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测度 | 第68-76页 |
·济南市转方式阶段测度分析 | 第68-70页 |
·济南市至 2020 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展望 | 第70-76页 |
第七章 济南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及建议 | 第76-82页 |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 第76-77页 |
·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第77-78页 |
·加强资源节约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78-79页 |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 第79-80页 |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 第80-8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附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