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存在不凝性气体时蒸汽冷凝传热机理 | 第11-12页 |
| ·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 ·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9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 ·实验装置 | 第22页 |
| ·实验系统和设备 | 第22-27页 |
| ·试验段 | 第22-23页 |
| ·蒸汽供应系统 | 第23页 |
| ·空气体供应系统 | 第23页 |
| ·冷却水系统 | 第23-24页 |
| ·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 | 第24-26页 |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空气对竖直光管管外蒸汽冷凝传热影响实验研究 | 第28-44页 |
|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8-31页 |
| ·混合气体组分计算 | 第28-29页 |
| ·冷凝传热系数计算原理 | 第29-30页 |
| ·不确定度分析 | 第30-31页 |
| ·空气对竖直光管管外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31-38页 |
| ·试验可靠性(重复性)验证 | 第32-33页 |
| ·冷凝罐空间的轴向温度分布 | 第33-34页 |
| ·壁面轴向温度分布 | 第34-35页 |
| ·空气含量及混合气体压力对冷凝传热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冷凝壁面过冷度对冷凝传热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含空气的蒸汽冷凝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 ·壁面过冷度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 ·混合气体压力及空气质量分数对冷凝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 ·经验关联式的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第4章 含空气蒸汽冷凝数值模拟的实现方法 | 第44-54页 |
| ·几何模型及网格 | 第44页 |
| ·计算模型 | 第44-49页 |
| ·物理模型及坐标系 | 第44-45页 |
| ·控制方程 | 第45-46页 |
| ·湍流模型 | 第46-48页 |
| ·离散方法 | 第48页 |
| ·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 ·基本假设 | 第49-50页 |
| ·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的实现方法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含空气蒸汽冷凝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73页 |
| ·稳定工况判据 | 第54-55页 |
| ·模型验证 | 第55-56页 |
| ·与 Uchida 关联式模拟结果对比 | 第56-57页 |
| ·换热系数分析 | 第57-61页 |
| ·流场瞬态分析 | 第61-63页 |
| ·稳定流场分析 | 第63-68页 |
| ·速度场分析 | 第63-66页 |
| ·温度场及浓度场分析 | 第66-68页 |
| ·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 ·模型拓展应用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6页 |
| 附录 A | 第86-98页 |
| 附录 B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