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3页 |
一、刑事和解的内涵 | 第11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概念 | 第11-12页 |
三、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少年司法与刑事和解 | 第13-17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二、少年司法与刑事和解的必然契合关系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现状与问题 | 第17-24页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7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状况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刑诉法修改后未成年人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一、当前立法失当 | 第19-21页 |
二、实践多重异化 | 第21-22页 |
三、和解效力不足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域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典型模式与效果评价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小组会议模式:澳洲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特色 | 第24-25页 |
一、澳大利亚少年司法小组会议 | 第24页 |
二、新西兰家庭小组会议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处分警告模式:欧洲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特色 | 第25-26页 |
一、德国教育处分措施 | 第25-26页 |
二、爱尔兰警察警告、青少年会议 | 第26页 |
第三节 全程矫正模式:日本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特色 | 第26-27页 |
一、日本非行少年和解矫正制度 | 第26-27页 |
二、日本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的效果评价 | 第27页 |
第四节 总结与启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借鉴建构 | 第29-36页 |
第一节 独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构建 | 第29-33页 |
一、适用范围的确定 | 第29-30页 |
二、具体程序设计 | 第30-32页 |
三、面向未成年人的特殊措施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在刑事司法中的制度衔接 | 第33-34页 |
一、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衔接 | 第33-34页 |
二、与刑事和解现有制度的衔接 | 第34页 |
第三节 以和解为核心的少年司法展望 | 第34-36页 |
一、作为未犯和解背景的少年司法进程 | 第34-35页 |
二、未犯和解融入少年司法体系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