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框架 | 第10-18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本文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2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概念 | 第18-23页 |
·政府债务的内涵 | 第18-21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辨析 | 第21-23页 |
·公共债务与财政分权理论 | 第23-26页 |
·西方公债效应理论 | 第23-25页 |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5-26页 |
·地方政府职能与融资需求 | 第26-32页 |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 | 第26-28页 |
·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 | 第28-29页 |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 | 第29-32页 |
3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分析 | 第32-46页 |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结构 | 第32-3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与变化趋势 | 第32-35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具体表现类型 | 第35-36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 | 第36-38页 |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制度演进 | 第38-41页 |
·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地方政府融资制度的演进 | 第39-41页 |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特征 | 第41-46页 |
·基础设施类债务比重大 | 第41-42页 |
·期限结构长,债务风险集中 | 第42-43页 |
·投融资管理不规范 | 第43页 |
·债务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 第43-44页 |
·负债隐性化问题严重 | 第44-46页 |
4 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 | 第46-60页 |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的宏观经济背景 | 第46-48页 |
·转轨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 | 第46-47页 |
·财政政策扩张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 | 第47-4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三因素分析框架 | 第48-51页 |
·中国式分权、政府行为与经济绩效 | 第48-50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三因素分析框架 | 第50-51页 |
·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困境 | 第51-53页 |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演进 | 第51-52页 |
·财权事权扭曲与地方财政困境 | 第52-53页 |
·行政集权与财政扩张的微观激励 | 第53-55页 |
·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角色 | 第53-54页 |
·地方政府财政扩张的微观激励 | 第54-55页 |
·融资软约束与债务管理机制缺失 | 第55-60页 |
·地方政府面临五个维度的软预算约束 | 第55-58页 |
·商业银行的信贷软约束更加弱化地方政府的信贷约束 | 第58-60页 |
5 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宏观经济风险 | 第60-6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与财政风险的转化 | 第60-64页 |
·财政风险的内涵和确认 | 第60-61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累积与财政风险的转化机制 | 第61-63页 |
·中国财政债务风险的总体评估 | 第63-64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与金融风险的转化 | 第64-68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质上是一种信用风险 | 第64-65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转化机制 | 第65-68页 |
6 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与风险控制制度 | 第68-78页 |
·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 第68-70页 |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制度上赋予地方政府融资权 | 第70-71页 |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 | 第71-72页 |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治理 | 第72-74页 |
·分类化解存量债务 | 第74-76页 |
·创新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