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对象定义与假设说明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混合居住模式由来及理论发展 | 第17-27页 |
·混合居住模式背景——我国城市居住空间隔离与分化 | 第17-21页 |
·城市居住空间隔离与分化内容概括 | 第17-19页 |
·我国城市居住空间隔离分化的发展 | 第19-21页 |
·混合居住模式相关理论解析 | 第21-26页 |
·"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与盖迪斯之综合规划观 | 第21-22页 |
·《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与"邻里单位"理念 | 第22-23页 |
·卫星城模式与新城运动 | 第23-24页 |
·新城市主义 | 第24-25页 |
·相关城市社会学理论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国外混合居住实践 | 第27-34页 |
·美国混合居住实践 | 第27-31页 |
·美国混合居住政策背景及内容 | 第27-28页 |
·美国混合居住实践案例及经验总结 | 第28-31页 |
·英国混合居住实践 | 第31-33页 |
·英国混合居住政策背景及内容 | 第31-32页 |
·英国混合居住实践与经验总结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不同阶层混合居住合理模式及案例分析 | 第34-44页 |
·不同阶层混合居住合理模式分析 | 第34-35页 |
·同质居住模式与混合居住模式的博弈 | 第34页 |
·"大范围异质,小范围同质"混合居住模式 | 第34-35页 |
·案例分析——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百步亭社区基本空间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案例的代表性 | 第37页 |
·不同阶层混合居住可行性分析——案例对比分析 | 第37-41页 |
·研究的理论方法借鉴——社会网络理论方法 | 第37-38页 |
·调查方法与验证假设 | 第38-39页 |
·验证分析过程 | 第39-41页 |
·结合百步亭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 | 第41-42页 |
·区位与规划优势 | 第41页 |
·完善的服务设施优势 | 第41-42页 |
·有效的社区组织管理机制 | 第42页 |
·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