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雁鸭I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野生雁鸭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野生雁鸭的基本情况 | 第10-11页 |
·野生雁鸭研究的主要方向 | 第11-12页 |
·野生雁鸭与疾病的传播 | 第12-13页 |
·白细胞介素2的概述 | 第13-16页 |
·IL-2的发现与命名 | 第13-14页 |
·IL-2的结构 | 第14页 |
·IL-2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IL-2的临床应用 | 第15-16页 |
·禽类IL-2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野生雁鸭IL-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18-31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野生雁鸭的捕捉与血液样品的采集 | 第19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19-20页 |
·淋巴细胞的培养 | 第20页 |
·RNA的提取 | 第20页 |
·cDNA的合成 | 第20页 |
·IL-2目的片段的扩增与纯化 | 第20-21页 |
·IL-2cDNA与pMD-18T载体的连接 | 第21-22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2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2页 |
·PCR鉴定重组菌落 | 第22-23页 |
·序列测定 | 第23页 |
·序列比较和分析 | 第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9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24页 |
·野生雁鸭IL-2序列测定结果 | 第24-27页 |
·野生雁鸭IL-2基因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 第27-28页 |
·野生雁鸭IL-2基因系统进化树的分析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0页 |
·IL-2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IL-2基因的同源性比较 | 第30页 |
·IL-2基因的分子进化树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赤麻鸭IL-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31-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31-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33页 |
·赤麻鸭IL-2成熟肽片段的扩增及纯化 | 第33-34页 |
·IL-2成熟肽与pMD18-T载体的连接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MD18-T-IL-2的转化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MD18-T-IL-2的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pET32a-IL-2的构建 | 第34-36页 |
·重组IL-2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6页 |
·重组表达蛋白的SDS-PAGE电泳 | 第36-37页 |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 | 第37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7-38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1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赤麻鸭IL-2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39-40页 |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 | 第40页 |
·蛋白纯化结果 | 第40-41页 |
·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 第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表达基因的选择 | 第41页 |
·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41-42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赤麻鸭IL-2表达产物活性的检测 | 第43-47页 |
·材料 | 第43页 |
·实验动物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的配制 | 第43页 |
·主要器材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应答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检测 | 第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45页 |
·生物活性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