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地概况 | 第10-12页 |
·嫩江下游自然地理概况 | 第10-11页 |
·嫩江水体污染概况 | 第11-12页 |
·水质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水质理化监测 | 第12页 |
·水质生物监测 | 第12-13页 |
·水质生物监测的重要性 | 第13页 |
·水质生物监测的局限性 | 第13-14页 |
·底栖动物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底栖动物概念与分类 | 第14页 |
·底栖动物常见类群 | 第14-15页 |
·底栖动物在环境生物监测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底栖动物应用在水质评价和污染监测上应注意的问题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 第18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采样时间和采样断面设置 | 第19-20页 |
·样品采集 | 第20页 |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单变量分析 | 第20-21页 |
·多变量分析 | 第21-22页 |
3 嫩江下游底栖动物数量特征 | 第22-29页 |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 第22-26页 |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22-24页 |
·底栖动物种类的季节分布 | 第24-25页 |
·底栖动物种类的水平分布 | 第25-26页 |
·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布 | 第26-27页 |
·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 | 第26页 |
·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水平分布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底栖动物种类时空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嫩江下游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 第29-36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 | 第29-30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分布 | 第29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的水平分布 | 第29-30页 |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第30-33页 |
·群落聚类分析 | 第30-31页 |
·群落多维标度分析(MDS)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的选择 | 第33-34页 |
·嫩江下游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 | 第34页 |
·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 第34-35页 |
·聚类分析与多维标度分析在群落结构方面的比较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嫩江下游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水质评价 | 第36-46页 |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36-38页 |
·嫩江下游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7-38页 |
·嫩江下游水质评价 | 第38-43页 |
·嫩江下游水质理化评价 | 第38-40页 |
·嫩江下游水质生物学评价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水温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 第43页 |
·溶解氧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 第43页 |
·水深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 第43-44页 |
·营养盐、pH值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