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DNA指纹图谱 | 第11-14页 |
·甘蓝型油菜起源及变异 | 第11-12页 |
·DNA指纹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DNA指纹图谱的应用 | 第13-14页 |
·比较基因组学 | 第14页 |
·产量的重要性 | 第14-17页 |
·产量研究现状 | 第15页 |
·杂种优势利用与产量的关系 | 第15-16页 |
·种子大小与产量的关系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材料 | 第18-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D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21页 |
·SCAR引物的设计和筛选 | 第21-22页 |
·基因同源克隆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确定候选基因和引物设计 | 第22-23页 |
·目标片段的获得 | 第23页 |
·Tss制备E.coli感受态细胞 | 第23-24页 |
·片段连接转化 | 第24页 |
·重组子的筛选与测序 | 第24页 |
·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24-25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25页 |
·小孢子培养方法 | 第25页 |
·DH植株花期考察、繁殖与品质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26-43页 |
·供试材料DNA的提取 | 第26页 |
·SCAR引物的开发 | 第26页 |
·SCAR引物的筛选 | 第26-31页 |
·SCAR标记分析国家区试材料及其指纹图谱 | 第31-34页 |
·阳性对照 | 第34-35页 |
·同源比对结果及引物设计 | 第35页 |
·同源克隆及测序分析 | 第35-38页 |
·同源克隆特异引物的筛选 | 第38-40页 |
·产量性状基因的特异标记检测DH群体 | 第40-41页 |
·小孢子培养及田间试验 | 第41页 |
·小孢子再生植株开花期调查及品质测定结果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SCAR标记用于油菜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的可行性 | 第43页 |
·同源克隆生物节律基因和胚发育时期物质积累基因 | 第43-44页 |
·小孢子培养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附录 | 第5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