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的拟剧现象研究--以南京地区大学生微博用户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一) 微博客发展迅速 | 第8-9页 |
(二) 微博客用户的年轻化特征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微博客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二)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 第12-14页 |
(三) 以拟剧理论为视角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独特的剧场——拟剧视角下的微博客 | 第16-25页 |
第一节 表演剧本:微博客使用者的角色期望 | 第16-18页 |
一、社会剧本 | 第16-17页 |
二、个人剧本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表演舞台:作为发布信息平台的微博客 | 第18-20页 |
一、前台特色化 | 第18-19页 |
二、后台的消失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演员与观众:微博客的发布者与订阅者 | 第20-23页 |
一、演员与观众的自由转换 | 第20-21页 |
二、演员的类型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导演:微博客管理者 | 第23-25页 |
一、安抚 | 第24页 |
二、制裁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剧场的表演——微博客使用者的自我呈现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5-2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三、问卷设计 | 第26页 |
四、数据统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27-35页 |
一、关于微博客中自我呈现的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二、关于微博客中人际互动的统计分析 | 第30-33页 |
三、关于微博客中印象管理的均值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研究结论 | 第35-37页 |
一、以观众为主的角色定位 | 第35页 |
二、非“面具化”的表达 | 第35页 |
三、现实社交的延伸 | 第35页 |
四、自我呈现的性别差异 | 第35-36页 |
五、追求关注与消极互动的矛盾心理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剧场的效应——微博客对使用者的影响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微博客拟剧现象对大学生微博用户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一、利用观众隔离,表达真实自我 | 第37-38页 |
二、加深人际互动,稳固人际关系 | 第38-39页 |
三、开展印象管理,寻求自我认同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微博客拟剧现象对整个微博用户群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一、演员自我表达的欲望促进使用者的呈现 | 第40-41页 |
二、观众的互动与支持是使用者表演的动力 | 第41-42页 |
三、微博客舞台的特性满足使用者表演的需求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对剧场的思考——微博客拟剧现象背后的反思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