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30页 |
·隧道及地下结构发展概述 | 第11页 |
·地震对隧道的破坏 | 第11-19页 |
·历史地震中的隧道震害实例 | 第11-13页 |
·汶川大地震中的隧道震害实例 | 第13-19页 |
·山岭隧道震害的模式及机理 | 第19-22页 |
·山岭隧道地震破坏的模式 | 第19-22页 |
·山岭隧道地震破坏的机理 | 第22页 |
·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隧道抗震减震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特点 | 第25-2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27-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8-30页 |
2 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及基岩地震加速度反算 | 第30-41页 |
·地震加速度基线校正 | 第30-34页 |
·基线漂移概述 | 第30页 |
·基线校正的原理 | 第30-32页 |
·算例 | 第32-34页 |
·基岩加速度反算 | 第34-39页 |
·计算实例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研究 | 第41-90页 |
·动力分析基本理论 | 第41-46页 |
·运动方程 | 第41-43页 |
·阻尼矩阵 | 第43-44页 |
·有限元体系的振型分析 | 第44-45页 |
·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麻崖子隧道概况 | 第46-51页 |
·地形地貌 | 第46页 |
·气象 | 第46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6-47页 |
·地层岩性和地震烈度 | 第47-49页 |
·地应力 | 第49页 |
·不良地质及评价 | 第49-50页 |
·隧道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衬砌和围岩计算参数 | 第51页 |
·隧道洞口段地震反应研究 | 第51-53页 |
·动力有限元模型 | 第51-52页 |
·关键点选取 | 第52-53页 |
·浅埋隧道洞口段地震反应 | 第53-71页 |
·地震波水平横向输入 | 第53-59页 |
·地震波水平纵向输入 | 第59-65页 |
·地震波竖向输入 | 第65-71页 |
·偏压浅埋隧道洞口段地震反应 | 第71-88页 |
·地震波水平横向输入 | 第71-77页 |
·地震波水平纵向输入 | 第77-82页 |
·地震波竖向输入 | 第82-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4 山岭隧道洞口段抗震减震措施研究 | 第90-111页 |
·注浆加固围岩的减震效果研究 | 第90-99页 |
·浅埋段隧道注浆加固固的减震效果 | 第91-95页 |
·偏压浅埋段隧道注浆加固减震效果 | 第95-99页 |
·抗震设防段长度对减震的影响 | 第99-106页 |
·浅埋段隧道抗震设防研究 | 第99-103页 |
·偏压浅埋段隧道抗震设防研究 | 第103-106页 |
·偏压浅埋段洞口衬砌厚度改变的抗震效果 | 第106-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5 隧道抗震减震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111-129页 |
·隧道减震力学模型及振动方程 | 第111-117页 |
·不同频率比情况下刚度比变化的减震效果 | 第117-121页 |
·增加阻尼比的减震效果 | 第121-124页 |
·抗震减震算例 | 第124-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