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年疗养院花园营造与设计--以韦斯利伍兹医院为例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问题概述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疗养院中的老年人群 | 第10页 |
| ·自然的康复功能 | 第10-11页 |
| ·疗养院的当前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康复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美国老年疗养院概述 | 第16-23页 |
| ·历史背景 | 第16-17页 |
| ·社会作用与评估 | 第17-18页 |
| ·使用人群特点 | 第18-19页 |
| ·老年病人 | 第18-19页 |
| ·医护人员 | 第19页 |
| ·探访亲友 | 第19页 |
| ·老年疗养院环境特点 | 第19-20页 |
| ·安全 | 第19页 |
| ·健康 | 第19-20页 |
| ·私密 | 第20页 |
| ·交流 | 第20页 |
| ·老年疗养院园艺活动 | 第20-23页 |
| ·园艺与老年人 | 第20-21页 |
| ·治疗目标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老年疗养院花园设计相关理论 | 第23-35页 |
| ·园艺疗法理论 | 第24-25页 |
| ·理论发展 | 第24页 |
| ·户外园艺 | 第24-25页 |
| ·卡普兰注意力恢复理论 | 第25-27页 |
| ·偏好矩阵 | 第25-26页 |
| ·康复景观 | 第26-27页 |
| ·乌尔里希压力痊愈理论 | 第27-31页 |
| ·压力与诊疗效果 | 第27-30页 |
| ·循证设计理论 | 第30-31页 |
| ·康复花园设计依据 | 第31-32页 |
| ·康复花园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 ·相关理论总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老年疗养院花园设计要点 | 第35-48页 |
| ·家的含义 | 第35-36页 |
| ·“家的概念”研究 | 第36页 |
| ·家的特性 | 第36-40页 |
| ·亲近 | 第38页 |
| ·天堂 | 第38-39页 |
| ·联系 | 第39页 |
| ·自我表达 | 第39-40页 |
| ·家的设计要点 | 第40-44页 |
| ·亲近的氛围 | 第40-41页 |
| ·文化 | 第40页 |
| ·个体 | 第40-41页 |
| ·回忆 | 第41页 |
| ·秩序 | 第41页 |
| ·天堂的舒适 | 第41-43页 |
| ·安全感 | 第41-42页 |
| ·舒适感 | 第42页 |
| ·拥有感 | 第42-43页 |
| ·联系的必要 | 第43页 |
| ·受欢迎 | 第43页 |
| ·归属感 | 第43页 |
| ·自我表达的展现 | 第43-44页 |
| ·自我认同 | 第44页 |
| ·自我反思 | 第44页 |
| ·边界建立 | 第44页 |
| ·老年疗养院花园设计要点 | 第44-48页 |
| ·家的氛围 | 第45页 |
| ·私密性 | 第45页 |
| ·安全性 | 第45页 |
| ·舒适性 | 第45-46页 |
| ·可达性 | 第46页 |
| ·感官刺激 | 第46页 |
| ·社会支持 | 第46-47页 |
| ·户外活动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韦斯利伍兹医院庭院花园设计 | 第48-66页 |
| ·医院背景 | 第48页 |
| ·园艺疗法 | 第48-49页 |
| ·花园评估 | 第49-54页 |
| ·花园概况 | 第49页 |
| ·道路系统 | 第49-50页 |
| ·园林小品 | 第50-52页 |
| ·植物配置 | 第52-53页 |
| ·设计评估 | 第53-54页 |
| ·场地分析 | 第54-59页 |
| ·周边环境 | 第54-55页 |
| ·交通系统 | 第55-56页 |
| ·场地现状 | 第56-57页 |
| ·排水系统 | 第57-58页 |
| ·阴影研究 | 第58-59页 |
| ·花园设计 | 第59-66页 |
| ·平面图 | 第59-60页 |
| ·设计依据 | 第60-61页 |
| ·细节设计 | 第61-63页 |
| ·设计总结 | 第63-66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