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植物根系向水性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植物根系向水性定义 | 第11页 |
·向水性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水分梯度的建立 | 第11-12页 |
·根冠是根系感知水分梯度的重要部位 | 第12-13页 |
·植物向水性突变体的筛选及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3 根系响应根际环境的生理过程 | 第14-17页 |
·根系通过泌酸过程调节根际环境 | 第15页 |
·根系通过泌氧过程调节根际环境 | 第15-17页 |
4 植物14-3-3蛋白的特征及其调控植物抵御土壤逆境胁迫可能扮演的角色 | 第17-19页 |
·植物14-3-3蛋白的特性 | 第17-18页 |
·14-3-3蛋白调控植物抵御土壤逆境胁迫可能扮演的角色 | 第18-19页 |
5 拟南芥抗性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突变体的获得、分类及利用 | 第19-20页 |
·拟南芥人工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拟南芥向水性突变体筛选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 第21-28页 |
1 引言 | 第21页 |
2 材料 | 第21-23页 |
·植物材料 | 第21-22页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向水性突变体筛选系统的制备 | 第23页 |
·不同筛选系统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突变体nhr1的根的生长实验 | 第23-24页 |
·不同筛选系统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突变体拟南芥nhr1的根尖弯曲实验 | 第24页 |
·普通培养板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突变体拟南芥nhr1的根向重力性实验 | 第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4-27页 |
·不同筛选系统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拟南芥突变体nhr1的根的生长 | 第24-26页 |
·不同筛选系统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拟南芥突变体nhr1的弯根结果 | 第26页 |
·普通培养基中野生型拟南芥WT与拟南芥nhr1根尖的向地性 | 第26-27页 |
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向水性突变体筛选 | 第28-36页 |
1 引言 | 第28页 |
2 材料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8-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培养板的制备 | 第29-30页 |
·野生型拟南芥与突变体株系在甘露醇型水分胁迫培养板根区生长指标的筛选 | 第30页 |
·野生型拟南芥与突变体株系在甘油海藻酸向水性突变体筛选系统中进行弯根指标的筛选 | 第30-31页 |
·初步筛选出的拟南芥突变体在优化型甘油海藻酸向水性筛选系统中的逃离水分胁迫实验 | 第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野生型拟南芥与突变体株系在甘露醇型水分胁迫的培养板中根的生长 | 第31-33页 |
·野生型拟南芥与突变体株系在甘油海藻酸向水性突变体筛选系统中的主根弯曲 | 第33-34页 |
·初步筛选出的拟南芥突变体在优化型甘油海藻酸向水性筛选系统中具有逃离水分胁迫的能力 | 第34-35页 |
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拟南芥向水性突变体ahr2根的非损伤测定分析 | 第36-45页 |
1 引言 | 第36-37页 |
2 材料 | 第37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电极材料 | 第37页 |
3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电极的标准液校正 | 第37-38页 |
·拟南芥根部H~+、H_2O_2、IAA离子/分子流的测定 | 第38-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拟南芥根部H~+离子流的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拟南芥根部H_2O_2分子流的测定结果 | 第40-42页 |
·拟南芥根部IAA分子流的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5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拟南芥向水性突变体ahr2根的基因组学分析 | 第45-51页 |
1 引言 | 第45页 |
2 材料 | 第45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6-50页 |
5 小结 | 第50-51页 |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