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DWDM系统色散补偿和调制方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光通信与光纤通信第10页
   ·光纤通信发展概述第10-12页
   ·密集波分复用光传输系统第12-18页
     ·国内外色散补偿技术研究现状第14-15页
     ·光通信中的先进码型调制技术及应用第15-18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18-20页
第二章 光纤通信系统理论基础第20-28页
   ·引言第20页
   ·脉冲在光纤中的传播方程第20-21页
     ·传输方程的线性部分第21页
     ·传输方程的非线性部分第21页
   ·光纤中脉冲的线性传输特性第21-24页
     ·衰减及补偿第22页
     ·色散及补偿第22-24页
   ·光纤中脉冲的非线性传输特性第24-27页
     ·受激拉曼散射第24-25页
     ·受激布里渊散射第25页
     ·非线性相位调制第25-26页
     ·四波混频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第28-54页
   ·引言第28-29页
   ·单模光纤中的色散第29-44页
     ·材料色散第29-30页
     ·波导色散第30-32页
     ·单模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第32页
     ·单模光纤总色散第32-33页
     ·色散导致的脉冲展宽第33-37页
     ·色散补偿技术第37-44页
   ·光纤非线性效应第44-50页
     ·克尔效应第44-48页
     ·受激散射第48-50页
   ·色散管理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调制码型分析第54-72页
   ·引言第54页
   ·常见码型介绍及比较第54-64页
     ·传统码型第55-59页
     ·相位调制码型第59-63页
     ·光双二进制码第63-64页
   ·改进的光双二进制码第64-70页
     ·预编码和调制第64-68页
     ·编解码过程分析第68-70页
   ·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仿真与实验第72-90页
   ·仿真模型第72-74页
     ·发射单元第72-73页
     ·传输单元第73页
     ·接收单元第73-74页
   ·数值模拟算法第74-75页
   ·系统性能判断依据第75-76页
   ·仿真结果及结论第76-88页
     ·系统搭建与仿真第76-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论文总结第90页
   ·工作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致谢第98-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监控视频异常目标的识别
下一篇:粒子滤波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