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路面附着状况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路面状态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于路面状态无量纲特征值的路面识别方法 | 第20-33页 |
·轮胎—路面附着特性 | 第20-21页 |
·路面状态自动识别方法 | 第21-28页 |
·路面状态无量纲特征值的定义 | 第23-25页 |
·路面附着系数的估算 | 第25-26页 |
·路面状态和峰值附着系数的识别算法 | 第26-27页 |
·变路面状况识别算法 | 第27-28页 |
·路面识别逻辑 | 第28-30页 |
·路面不平度对识别算法的影响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14 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51页 |
·坐标系的选取 | 第34-35页 |
·整车动力学方程 | 第35-37页 |
·轮胎模型 | 第37-41页 |
·HSRI 轮胎模型 | 第37-38页 |
·魔术公式 | 第38-40页 |
·幂指数统一指数轮胎模型 | 第40-41页 |
·电控制动控制器 | 第41-45页 |
·ABS 主要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控制器结构 | 第43-44页 |
·PID 控制器参数自整定原则 | 第44-45页 |
·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 | 第45-46页 |
·辅助计算模块 | 第46-49页 |
·车轮侧偏角的计算 | 第46-47页 |
·车轮轮心速度的计算 | 第47-48页 |
·车轮滑移率的计算 | 第48页 |
·垂直载荷的计算 | 第48-49页 |
·整车物理参数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仿真试验验证与应用 | 第51-70页 |
·单一平直典型路面上的仿真试验验证 | 第51-59页 |
·冰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雪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湿鹅卵石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湿沥青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5-57页 |
·干水泥路面(干沥青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7-58页 |
·干鹅卵石路面上的识别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跃变路面上的仿真试验验证 | 第59-62页 |
·从低附着系数跃变到高附着系数路面上的仿真结果 | 第59-60页 |
·从高附着系数跃变到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仿真结果 | 第60-62页 |
·不平路面上的仿真算例 | 第62-66页 |
·不平均一路面上的仿真算例 | 第62-64页 |
·不平跃变路面上的仿真算例 | 第64-66页 |
·仿真试验小结 | 第66页 |
·识别算法在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中的应用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台架试验验证 | 第70-78页 |
·单车轮汽车防抱制动系统试验台 | 第70-74页 |
·试验台测试系统 | 第71-74页 |
·试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 第74页 |
·台架试验内容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78-81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79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