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京津冀的经验证据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第16-25页
 §2-1 人力资本研究综述第16-19页
  2-1-1 人力资本的内涵第16页
  2-1-2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第16-18页
  2-1-3 人力资本的度量第18-19页
  2-1-4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关系第19页
  2-1-5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较第19页
 §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19-21页
  2-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的研究第20页
  2-2-2 对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0页
  2-2-3 从产业的角度研究产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0页
  2-2-4 从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流动等角度研究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第20页
  2-2-5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0-21页
  2-2-6 从财税政策的角度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1页
  2-2-7 从货币政策效应角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第21页
 §2-3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第21-23页
  2-3-1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的研究第21-22页
  2-3-2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的研究第22页
  2-3-3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的研究第22-23页
  2-3-4 加入空间因素对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25-41页
 §3-1 人力资本模型第25-28页
  3-1-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模型第25-26页
  3-1-2 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模型第26-28页
 §3-2 经济收敛性模型第28-34页
  3-2-1 经济收敛性的内涵第28页
  3-2-2 经济收敛性的理论发展及其收敛理论第28-33页
  3-2-3 经济收敛性分类及其检验模型第33-34页
 §3-3 人力资本对经济收敛的机制模型第34-41页
  3-3-1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综述第34-37页
  3-3-2 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收敛的计量模型第37-41页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第41-71页
 §4-1 京津冀的概况第41页
 §4-2 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本发展现状第41-54页
  4-2-1 指标的选取第41-43页
  4-2-2 数据来源第43-45页
  4-2-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第45-54页
 §4-3 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现状第54-60页
  4-3-1 指标的选取第54-55页
  4-3-2 数据来源第55页
  4-3-3 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第55-60页
 §4-4 京津冀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比较第60-69页
  4-4-1 指标的选取第60页
  4-4-2 数据来源第60-61页
  4-4-3 京津冀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现状比较第61-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实证检验第71-89页
 §5-1 实证方法介绍第71页
 §5-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第71-72页
 §5-3 人力资本和人均 GDP 收敛性的实证检验和分析第72-80页
  5-3-1 σ收敛检验第73-75页
  5-3-2 β收敛检验第75-78页
  5-3-3 俱乐部收敛检验第78-79页
  5-3-4 结论第79-80页
 §5-4 人力资本和人均收入收敛性的实证检验和分析第80-87页
  5-4-1 σ收敛检验第80-84页
  5-4-2 β收敛检验第84-85页
  5-4-3 俱乐部收敛检验第85-86页
  5-4-4 结论第86-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京津冀人力资本综合评价与配置研究第89-97页
 §6-1 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89-90页
  6-1-1 教育水平方面第89-90页
  6-1-2 科技水平方面第90页
  6-1-3 健康水平方面第90页
  6-1-4 人口水平方面第90页
  6-1-5 迁移状况第90页
 §6-2 京津冀及全国各省市人力资本综合评价第90-95页
  6-2-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90页
  6-2-2 分析方法说明第90-91页
  6-2-3 实证分析过程第91-95页
 §6-7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七章 京津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第97-107页
 §7-1 灰色系统理论第97-99页
  7-1-1 关联度分析第97页
  7-1-2 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区别第97-98页
  7-1-3 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第98-99页
 §7-2 指标的选取第99页
 §7-3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99-100页
 §7-4 实证分析过程第100-106页
  7-4-1 北京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第100-101页
  7-4-2 运行结果分析说明及解释第101-102页
  7-4-3 天津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第102-103页
  7-4-4 运行结果分析说明及解释第103-104页
  7-4-5 河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第104-105页
  7-4-6 运行结果分析说明及解释第105-106页
 §7-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107-112页
 §8-1 政策建议第107-109页
  8-1-1 政府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本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第107页
  8-1-2 企业助推人力资本升级第107页
  8-1-3 建立家庭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兼容机制第107-108页
  8-1-4 优化人力资本地区配置第108页
  8-1-5 优化人力资本部门配置第108页
  8-1-6 优化人力资本的企业配置第108页
  8-1-7 京津冀三产业中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第108-109页
 §8-2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附录 A第119-128页
 附录 A.1第119页
 附录 A.2第119-120页
 附录 A.3第120-121页
 附录 A.4第121-122页
 附录 A.5第122页
 附录 A.6第122页
 附录 A.7第122-123页
 附录 A.8第123-124页
 附录 A.9第124-125页
 附录 A.10第125-126页
 附录 A.11第126-127页
 附录 A.12第127页
 附录 A.13第127-128页
附录 B第128-133页
 附录 B.1第128-129页
 附录 B.2第129页
 附录 B.3第129页
 附录 B.4第129-130页
 附录 B.5第130页
 附录 B.6第130-131页
 附录 B.7第131页
 附录 B.8第131-133页
附录 C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科研团队学术生态系统分析与优化
下一篇:基于博弈论的电信运营商竞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