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二、公允价值基本理论 | 第19-36页 |
(一) 公允价值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1.公允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 第19-20页 |
2.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和利弊 | 第20-23页 |
3.公允价值计量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 第23-25页 |
4.限制公允价值计量深层次原因 | 第25-26页 |
(二) 投资性房地产 | 第26-34页 |
1.投资性房地产的含义、特征及范围 | 第26-29页 |
2.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 第29-32页 |
3.国内外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规定 | 第32-34页 |
(三) 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产生的影响 | 第34-36页 |
1.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 第34页 |
2.对利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对净资产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具体运用与案例分析 | 第36-48页 |
(一)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对计量模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现状与阻碍 | 第37-41页 |
1.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现状 | 第37-39页 |
2.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顾虑研究 | 第39-41页 |
(三) 运用案例法对比不同计量模式下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 第41-48页 |
1.公司背景 | 第41-42页 |
2.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3.研究成果 | 第44-48页 |
四、提高公允价值可操作性的几点建议 | 第48-54页 |
(一)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可实施性 | 第48-50页 |
1.充实财管知识 | 第48-49页 |
2.具体化公允价值计量实施细则 | 第49页 |
3.提高公允价值参考数据的客观性 | 第49-50页 |
4.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 第50页 |
5.建立房地产交易系统 | 第50页 |
(二) 有效抑制盈余管理 | 第50-52页 |
1.报表附注详列公允价值确定方法 | 第51页 |
2.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 第51页 |
3.加强对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监管 | 第51-52页 |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 第52页 |
5.逐步认识全面收益理论 | 第52页 |
(三) 促进公允价值实施的客观经济秩序规范化 | 第52-53页 |
(四)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 | 第53-54页 |
1.及时更新系统知识 | 第53页 |
2.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 第53-54页 |
五、结论 | 第54-5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1.提高准则可操作性 | 第54页 |
2.公允价值具有两面性 | 第54页 |
(二)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4-55页 |
1.样本量小 | 第54-55页 |
2.分析项目有限 | 第55页 |
3.手工录入 | 第55页 |
(三) 研究前景 | 第55-57页 |
1.使用范围 | 第55页 |
2.市场完善度 | 第55页 |
3.大样本量分析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