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返回舱着陆冲击研究 | 第9-13页 |
·载人飞船返回过程及缓冲系统 | 第9-10页 |
·我国载人飞船着陆缓冲 | 第10页 |
·返回舱着陆缓冲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返回舱着水冲击研究 | 第13-18页 |
·着水冲击特性的研究历程 | 第13-15页 |
·着水冲击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课题概述 | 第18-21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返回舱着陆工况冲击特性分析 | 第21-38页 |
·返回舱着陆冲击影响因素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 第22-27页 |
·飞船返回舱着陆计算模型 | 第22-24页 |
·第一组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第二组试验设计 | 第25-27页 |
·第三组试验设计 | 第27页 |
·有水平速度时返回舱着陆正负向测点冲击响应特点分析 | 第27-28页 |
·返回舱着陆影响因素的冲击特性分析 | 第28-36页 |
·着陆工况单因子冲击响应特点 | 第29-32页 |
·着陆工况速度响应面及拟合曲面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返回舱着水与着陆工况冲击兼容性分析 | 第38-54页 |
·同工况下着水与着陆速度响应面比较 | 第38-40页 |
·等效工况下着水与着陆冲击兼容性分析 | 第40-42页 |
·不同冲击风险下着水与着陆冲击兼容性分析 | 第42-52页 |
·不同冲击风险对应着陆工况分析 | 第44-48页 |
·不同冲击风险对应着水工况分析 | 第48-50页 |
·不同伤害风险下着水与着陆冲击兼容性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回收方式及舱体着陆姿态影响研究 | 第54-67页 |
·返回舱回收方式的影响与选取依据 | 第54-57页 |
·有水平速度时着陆方向与人体方向对应关系 | 第57-60页 |
·舱体俯仰角与人体方向对应关系 | 第60-66页 |
·舱体俯仰角与人体方向角对 Gx 向冲击加速度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舱体俯仰角与人体方向角对 Gy 向冲击加速度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舱体俯仰角与人体方向角对 Gz 向冲击加速度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Gz、Gx 向加速度随俯仰角、人体方向角变化规律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 A 正交表与相关数据处理计算 | 第74-77页 |
附录 B 模拟试验数据 | 第77-78页 |
附录 C 着水冲击验证试验数据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