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5-40页 |
·水泥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5-17页 |
·水泥生产的生态环境材料化 | 第15-16页 |
·水泥生产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水泥新标准对水泥生产工艺影响 | 第17-26页 |
·对水泥烧成制度的影响 | 第18-20页 |
·对水泥粉磨生产的影响 | 第20-25页 |
·新标准实施有利于水泥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 第25-26页 |
·提高水泥粉磨技术水平是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26-32页 |
·水泥粉磨的能量消耗 | 第26-28页 |
·改进粉磨工艺和设备以适应新形势 | 第28-31页 |
·粉磨过程的能耗理论 | 第31-32页 |
·助磨技术 | 第32-38页 |
·粉料的集聚、附着是粉磨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 第32-34页 |
·助磨技术的提出 | 第34页 |
·助磨剂及其应用 | 第34-38页 |
·本章小节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物理法助磨技术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40-47页 |
·助磨剂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物理法助磨技术的提出 | 第40-41页 |
·物理助磨技术实现构想 | 第41-42页 |
·研究思路及切入点 | 第42-4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43-44页 |
·基本实验原料及方法 | 第44-47页 |
·实验原料及配比 | 第44-45页 |
·水泥粉体基本性能检测方法 | 第45-46页 |
·水泥粉体电学性能检测方法 | 第46页 |
·电子电工相关仪器仪表及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第三章 水泥粉体荷电状况及其干扰机理研究 | 第47-80页 |
·粉体颗粒表面电学性能理论及研究现状 | 第47-54页 |
·固体表面静电产生机理 | 第47-51页 |
·固体表面静电产生过程 | 第51-52页 |
·固体表面静电产生序列 | 第52-53页 |
·粉体颗粒带电 | 第53-54页 |
·粉磨过程中水泥粉体静电状况研究 | 第54-67页 |
·实验装置和测试仪器 | 第54-55页 |
·粉磨过程中水泥粉体静电产生和性质研究 | 第55-57页 |
·粉磨过程中球磨机粉磨效率下降原因探讨 | 第57-67页 |
·水泥粉体静电附着机理研究 | 第67-73页 |
·导体静电感应 | 第67-68页 |
·单颗粒静电粉体附着 | 第68-72页 |
·磨内水泥粉体颗粒层附着状况 | 第72-73页 |
·水泥粉磨作业过粉磨现象形成机制 | 第73页 |
·干扰磨内静电附着状况的理论模型 | 第73-79页 |
·金属简体及研磨体静电感应双电层 | 第73-74页 |
·干扰或消除感应双电层理论思路 | 第74-75页 |
·干扰或消除感应双电层的物理模型 | 第75-78页 |
·迅变电场的作用 | 第78-79页 |
·干扰粉体静电附着理论模型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粉磨系统电磁脉冲装置的研制 | 第80-109页 |
·研制思路 | 第80-85页 |
·装置系统原理框图 | 第85-86页 |
·装置系统的脉冲发生线路研究 | 第86-100页 |
·线路及IGBT的Pspice仿真 | 第86-93页 |
·IGBT驱动电路 | 第93-97页 |
·IGBT可靠性研究 | 第97-98页 |
·分段升压选择电路 | 第98页 |
·采样保持电路 | 第98-100页 |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第100-108页 |
·硬件设计 | 第100-104页 |
·软件设计 | 第104-107页 |
·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107-108页 |
·装置输出性能参数 | 第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物理干扰助磨试验研究及工业性效果评价 | 第109-138页 |
·水泥试验磨粉磨过程的助磨实验 | 第109-124页 |
·实验装置 | 第109-110页 |
·稳恒电流对粉体附着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迅变电流对粉体附着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迅变电流对不同品种水泥粉磨作业粉体附着的影响 | 第114-118页 |
·迅变电流对不同品种水泥粉磨作业粉体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物理干扰和化学助磨技术对水泥粉体特性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实验磨助磨效果评价 | 第123-124页 |
·工业性试验研究 | 第124-135页 |
·42.5级水泥粉磨助磨试验研究 | 第125-130页 |
·32.5级水泥粉磨助磨试验研究 | 第130-133页 |
·物理干扰助磨技术用于水泥粉磨的一般性规律 | 第133-135页 |
·装置的工业性应用效果评价及经济技术分析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节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2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9页 |
附录 | 第149-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