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价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图表清单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现实意义第13-14页
     ·理论意义第14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文献综述第15-21页
     ·商业银行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定义第15-16页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第16-19页
     ·流动性风险评价第19-21页
   ·研究方法选择第21-23页
     ·流动性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分析第21-22页
     ·本文研究方法选择第22-23页
   ·研究内容与写作思路第23-26页
     ·研究内容第23-25页
     ·写作思路第25-26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第26-42页
   ·宏观影响因素第26-33页
     ·国际资本流动第26-28页
     ·国家经济增长第28-29页
     ·国内货币政策第29-31页
     ·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第31-32页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第32-33页
     ·市场利率波动第33页
   ·微观影响因素第33-40页
     ·银行资产结构第33-35页
     ·贷款结构第35-37页
     ·银行负债结构第37-39页
     ·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的国际比较第42-50页
   ·巴塞尔委员会第42-43页
   ·美国第43-44页
   ·英国第44页
   ·香港第44-45页
   ·日本第45-46页
   ·新西兰第46-47页
   ·中国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50-69页
   ·基础评价指标选择第50-56页
     ·资产流动性储备第50-52页
     ·负债集中度与稳定性第52-53页
     ·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第53-54页
     ·资产安全性第54-55页
     ·市场融资能力第55-56页
   ·代表指标筛选第56-60页
     ·R 型聚类法基本原理与可行性第56页
     ·筛选代表指标第56-59页
     ·代表指标效果检验第59-60页
   ·AHP 模型建立第60-67页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与适用性第60-61页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第61-62页
     ·根据专家评分建立判断矩阵第62-64页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64-66页
     ·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第69-77页
   ·样本银行选取及基础指标计算第69-70页
   ·指标数据标准化第70-73页
   ·样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第73页
   ·模型应用实例分析第73-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第77-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附录第84-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户征信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对冲基金高杠杆比率的风险及防范--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巨亏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