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5页 |
(五)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 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6-20页 |
(一) 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16页 |
(二) 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 第16页 |
(三) 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2. 信息论 | 第17-18页 |
3. 不完全契约论 | 第18页 |
4. 管理控制论 | 第18页 |
(四)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 第18-20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的缺陷 | 第19页 |
2.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识别并改善薄弱环节 | 第19页 |
3. 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 第19页 |
4. 内部控制评价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开展 | 第19-20页 |
二、 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 | 第20-33页 |
(一)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 第20-21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目标 | 第20页 |
2. 内部控制评价原则 | 第20-21页 |
(二) 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 第21-23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 | 第21-22页 |
2. 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 | 第22-23页 |
(三)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和程序 | 第23-25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第23页 |
2.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 第23-25页 |
(四)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标准 | 第25-33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 | 第25-31页 |
2. 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 第31-33页 |
三、 案例分析 | 第33-42页 |
(一) A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33页 |
(二) A 公司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33-35页 |
1. 内部环境 | 第33-34页 |
2. 风险评估 | 第34页 |
3. 控制活动 | 第34-35页 |
4. 信息与沟通 | 第35页 |
5. 内部监督 | 第35页 |
(三) A 公司现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不足 | 第35-36页 |
1.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不全面 | 第35-36页 |
2 .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6页 |
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编制基础待加强 | 第36页 |
4. 监督检查机制力度不足 | 第36页 |
(四) 完善 A 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36-42页 |
1. 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 第37页 |
2. 完善 A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具体程序 | 第37-42页 |
四、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一) 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 | 第42-43页 |
(二) 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执行力度 | 第43页 |
(三) 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定量化评价标准 | 第43页 |
(四) 完善企业章程,加强对员工培训 | 第43-44页 |
(五) 扩大信息系统应用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支持 | 第44页 |
(六) 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对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