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构模型研究存在问题 | 第1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邓肯-张 E-v 模型理论 | 第15-21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邓肯-张 E-v 模型 | 第15-20页 |
| ·切线模量 | 第15-18页 |
| ·切线泊松比 | 第18-20页 |
| ·非线性弹性刚度矩阵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坡积土三轴试验研究 | 第21-40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坡积土物理指标试验 | 第21-25页 |
| ·坡积土含水率试验 | 第21-22页 |
| ·坡积土颗粒分析试验 | 第22-23页 |
| ·坡积土表观密度试验 | 第23页 |
| ·坡积土干密度试验 | 第23-24页 |
| ·坡积土液塑限试验 | 第24-25页 |
| ·坡积土三轴试验 | 第25-28页 |
| ·试验方案 | 第25-27页 |
| ·试样配制 | 第27页 |
| ·试样安装 | 第27-28页 |
| ·试验步骤 | 第28页 |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9页 |
|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 第28-30页 |
| ·应力应变关系曲面 | 第30-34页 |
| ·坡积土邓肯-张 E-v 模型数据处理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BP 神经网络设计 | 第40-4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 第40-42页 |
| ·生物神经元模型 | 第40-41页 |
| ·人工神经元模型 | 第41-42页 |
| ·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42页 |
| ·BP 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 ·BP 网络概述 | 第42页 |
| ·BP 网络学习过程 | 第42-45页 |
| ·MATLAB 神经网络设计 | 第45-46页 |
| ·MATLAB 简介 | 第45页 |
| ·基于 MATLAB 的 BP 网络设计 | 第45-46页 |
| ·BP 神经网络预测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坡积土的数值建模 | 第48-58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ABAQUS 有限元软件 | 第48-50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ABAQUS 模块 | 第48-49页 |
| ·ABAQUS/CAE 的功能模块 | 第49-50页 |
| ·邓肯-张 E-v 模型的二次开发 | 第50-51页 |
| ·邓肯-张 E-v 模型验证 | 第51-57页 |
| ·模型描述 | 第51页 |
| ·创建部件 | 第51页 |
| ·设置创建材料和截面特性 | 第51-52页 |
| ·装配部件 | 第52页 |
| ·定义分析步 | 第52-53页 |
| ·定义荷载和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 ·划分网格 | 第54-55页 |
| ·提交任务 | 第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邓肯-张模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58-67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边坡失稳的机理 | 第58-59页 |
|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 第59-62页 |
| ·极限平衡法 | 第59-62页 |
| ·有限元法 | 第62页 |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2-66页 |
| ·工程实例描述 | 第62-63页 |
| ·有限元法计算分析 | 第63-65页 |
| ·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附录一 三轴试验的部分数据 | 第74-84页 |
| 附录二 坡积土应力应变关系曲面的部分 MATLAB 程序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