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浮游动物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浮游动物的概念 | 第8-9页 |
| ·浮游动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9页 |
|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9-12页 |
| ·水温 | 第9-10页 |
| ·PH 值 | 第10页 |
| ·营养盐 | 第10页 |
| ·浮游植物 | 第10-11页 |
| ·鱼类 | 第11页 |
| ·重金属 | 第11-12页 |
| ·其他因素 | 第12页 |
| ·湖泊富营养化与浮游动物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浮游动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浮游动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浮游动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南四湖区域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南四湖自然概况 | 第14-15页 |
| ·南四湖有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南四湖浮游动物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南四湖与南水北调工程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案(流程图)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 ·研究区域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 ·样点设置 | 第20-21页 |
| ·浮游动植物的采集与测定 | 第21-23页 |
| ·浮游动物采集 | 第21-22页 |
| ·浮游植物采集 | 第22页 |
| ·样品沉淀与浓缩 | 第22页 |
| ·样品鉴定 | 第22页 |
| ·浮游动植物计数 | 第22-23页 |
| ·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测定 | 第23页 |
| ·浮游动物的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 ·优势度指数计算(Y) | 第23页 |
| ·物种丰富度指数(D) | 第23页 |
| ·Shannon-Wiener 指数(H') | 第23-24页 |
| ·均匀度指数(J) | 第24页 |
|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南四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 第26-50页 |
| ·种类组成 | 第26-34页 |
| ·种类组成的空间分布 | 第31-32页 |
| ·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 第32-34页 |
| ·优势种 | 第34-36页 |
| ·优势种的空间变化 | 第34页 |
| ·优势种的季节变化 | 第34-36页 |
| ·浮游动物现存量变化 | 第36-38页 |
| ·浮游动物现存量的空间分布 | 第36页 |
| ·浮游动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 | 第36-38页 |
| ·南四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分析 | 第38-40页 |
| ·浮游动物丰富度指数 | 第38页 |
| ·浮游动物 Shannon-Wiener 指数 | 第38-39页 |
| ·浮游动物均匀度指数 | 第39-40页 |
| ·浮游动物群落演替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50页 |
|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 | 第42-47页 |
| ·南四湖浮游动物分布格局 | 第47-48页 |
| ·南四湖浮游动物群落的空间变化 | 第47-48页 |
| ·南四湖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 第48页 |
| ·群落演替规律及其机理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 第50-56页 |
| ·浮游动物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 第50-52页 |
| ·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 第52-53页 |
| ·浮游动物与重金属的关系 | 第53-55页 |
| ·讨论 | 第55页 |
| ·南四湖治理给予的建议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