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贷行为分析--以辽宁农村固定观察户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6-19页 |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6页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16-17页 |
·内生金融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信息经济学 | 第18-19页 |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9-21页 |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9-20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0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农村金融市场二元结构的原因 | 第21-23页 |
·利率管制 | 第21-22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22页 |
·交易成本 | 第22-23页 |
·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研究 | 第23-25页 |
·零利率或低利率 | 第23-24页 |
·正规金融机构的中低利率 | 第24页 |
·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 | 第24-25页 |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 第25-30页 |
·信贷供给现状 | 第25-27页 |
·金融抑制的原因 | 第27-29页 |
·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 | 第29-30页 |
·农户行为研究 | 第30-34页 |
·农户的定义 | 第30页 |
·农户行为理论 | 第30-31页 |
·中国农户信贷行为特点 | 第31-34页 |
第三章 辽宁农户信贷行为分析 | 第34-47页 |
·农户储蓄与借贷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 第35-37页 |
·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储蓄水平及其变化 | 第36页 |
·借贷水平及其变化 | 第36-37页 |
·不同区域农户的比较 | 第37-42页 |
·人口规模、结构及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 | 第37-38页 |
·储蓄水平的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借贷水平及构成的变化趋势 | 第39-40页 |
·借入款来源、用途及其变化 | 第40-42页 |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比较 | 第42-45页 |
·储蓄水平的变化趋势 | 第42-43页 |
·借贷水平及构成的变化趋势 | 第43-44页 |
·借入款来源、用途及其变化 | 第44-45页 |
·辽宁农户信贷行为的整体特点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农户信贷需求及影响信贷需求的因素 | 第47-53页 |
·农户信贷需求的产生 | 第47-48页 |
·季节性收支波动引发的信贷需求 | 第47页 |
·可预见大额支出引发的信贷需求 | 第47页 |
·非农生产所引发的信贷需求 | 第47-48页 |
·突发性事件引发的信贷需求 | 第48页 |
·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 | 第48-49页 |
·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9-53页 |
·理论假设 | 第49-50页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结论 | 第53页 |
·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建立商业化农村金融体系,取消利率管制 | 第53-54页 |
·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 第54-55页 |
·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和监管框架 | 第55页 |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 第55页 |
·促进信贷主体的发展完善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