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26-38页 |
| ·概念界定 | 第26-34页 |
| ·农民收入 | 第26页 |
| ·农业经营组织 | 第26-33页 |
| ·农业组织化经营 | 第33-34页 |
| ·基础理论 | 第34-38页 |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34-35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5-36页 |
| ·SCP 范式 | 第36-38页 |
| 第3章 农业组织化经营对农民经营纯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 | 第38-59页 |
| ·组织化经营增收的一般机理 | 第38-45页 |
| ·经营性收入增长影响因素 | 第38页 |
| ·“原子型”经营模式的先天缺陷 | 第38-42页 |
| ·组织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三条路径 | 第42-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常见农业经营组织的增收绩效分析:SCP 范式 | 第45-59页 |
| ·原子型 | 第45-46页 |
| ·公司+农户 | 第46-51页 |
| ·合作社+农户 | 第51-54页 |
| ·公司+农场+产业工人 | 第54-57页 |
| ·公司+农场+农户 | 第57-59页 |
| 第4章 组织化经营与经营纯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59-88页 |
| ·农民经营纯收入增长的描述统计 | 第59-67页 |
| ·全国情况 | 第59-60页 |
| ·区域特征 | 第60-65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经营纯收入 | 第65-67页 |
| ·农民组织化经营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回归分析 | 第67-7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 ·模型假定 | 第68-69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69页 |
| ·实证结果 | 第69-71页 |
| ·组织化经营与农民经营纯收入增长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71-88页 |
| ·“吉农模式” | 第71-77页 |
| ·“诸城模式” | 第77-82页 |
| ·“东福模式” | 第82-88页 |
| 第5章 推进组织化经营,提升农民经营纯收入的对策 | 第88-95页 |
|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 第88-90页 |
| ·强化农户合作意识 | 第88页 |
| ·加强农村金融支持 | 第88-89页 |
| ·促成农地有序流转 | 第89页 |
|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 | 第89-90页 |
| ·增加制度供给 | 第90-91页 |
| ·健全外部制度 | 第90页 |
| ·强化政策支持 | 第90-91页 |
| ·优化经营模式 | 第91-93页 |
| ·适度提升经营规模,拓展规模效益 | 第91-92页 |
| ·提升产品竞争优势,拓展利益共享空间 | 第92页 |
| ·开拓新型模式,有效规避风险 | 第92-93页 |
| ·注重农民素质提升及利益保护 | 第93-95页 |
| ·提升农民人力资本 | 第93-94页 |
| ·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不受侵害 | 第94页 |
|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01-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