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仿生学与被动行走原理的双足步行理论研究与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全驱动/主动仿人步行机器人领域第11-13页
     ·被动/半被动双足步行机器人领域第13-15页
     ·被动/半被动仿人机器人理论研究第15-17页
   ·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8-20页
第2章 三连杆被动机器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20-36页
   ·引言第20页
   ·带上身的圆规机器人模型第20-29页
     ·模型描述第20-21页
     ·动态模型推导第21-29页
       ·摆动阶段动力学方程推导第22-24页
       ·摆动阶段的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第24-25页
       ·碰撞阶段模型推导第25-29页
   ·仿真分析第29-34页
     ·模型合理性的分析第29-32页
     ·上身连杆参数变化对机器人行走效率的影响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更具一般性的三连杆机器人模型上身运动规划第36-58页
   ·引言第36页
   ·更具一般性的三连杆机器人模型第36-42页
     ·模型描述第36-37页
     ·摆动阶段动力学方程推导第37-39页
     ·摆动阶段的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第39页
     ·碰撞阶段状态方程推导第39-42页
   ·上身连杆运动规划第42-53页
     ·上身连杆保持完全稳定第42-49页
       ·摆动阶段控制律设计第42-43页
       ·碰撞阶段控制律设计第43-44页
       ·对上身连杆倾角范围的讨论第44-47页
       ·K 值对系统的影响第47-49页
     ·上身连杆临界稳定第49-53页
       ·控制算法描述第49-50页
       ·仿真分析第50-53页
   ·几种模型的比较第53-57页
     ·半被动模型与全被动模型的比较第53页
     ·上身连杆两种运动模式间的比较第53-55页
     ·带上身模型与Compass-like模型的比较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稳定程度衡量函数第58-68页
   ·引言第58页
   ·双足步行机器人稳定性判据介绍第58-61页
     ·ZMP稳定性判据第59-60页
     ·庞加莱回归映射稳定性判据第60-61页
   ·双足步行机器人模型的稳定程度衡量函数第61-66页
     ·稳定程度衡量函数的推导第61-63页
     ·与μ相关参数的分析第63-65页
     ·三连杆圆规机器人模型的稳定程度衡量函数第65-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全文总结第68-70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第68页
   ·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第68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作者简介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nO2基乙炔气敏元件的研制
下一篇:手术导航系统中的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