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列车转向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转向架运动姿态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试验台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高速列车转向架及转向架动态模拟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分析 | 第19-31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概述 | 第19-21页 |
| ·转向架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 | 第19-20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的特点 | 第20-21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的运动分析 | 第21-23页 |
| ·轨道随机不平顺 | 第21-22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运动形式 | 第22-23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动态模拟试验台 | 第23-28页 |
| ·转向架动态模拟试验台结构概述 | 第23-24页 |
| ·转向架动态模拟试验台机械系统 | 第24-26页 |
| ·转向架动态模拟试验台液压伺服系统 | 第26-27页 |
| ·转向架动态模拟试验台测控系统 | 第27-28页 |
| ·高速列车转向架动态模拟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分析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姿态数学建模 | 第31-45页 |
| ·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姿态描述 | 第31-34页 |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31-33页 |
| ·齐次坐标变换 | 第33-34页 |
| ·六自由度平台位姿反解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40页 |
| ·下部前六自由度平台运动位姿反解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 ·下部后六自由度平台运动位姿反解数学模型 | 第36-38页 |
| ·上部六自由度平台运动位姿反解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 ·六自由度平台位姿正解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 ·牛顿拉夫逊算法 | 第40-42页 |
| ·雅克比矩阵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基于 Simulink 的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姿态建模与仿真 | 第45-65页 |
| ·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姿态 Simulink 模型的构建 | 第45-51页 |
| ·六自由度平台的位姿反解 Simulink 模型的构建 | 第45-48页 |
| ·六自由度平台的位姿正解 Simulink 模型的构建 | 第48-51页 |
| ·六自由度平台的运动姿态 Simulink 仿真 | 第51-64页 |
| ·六自由度平台位姿反解 Simulink 仿真 | 第51-63页 |
| ·六自由度平台位姿正解 Simulink 仿真 | 第63-64页 |
| ·六自由度平台运动姿态正反解的相互验证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转向架运动姿态的 ADAMS-MATLAB 联合仿真 | 第65-81页 |
| ·基于 ADAMS 与 MATLAB 的转向架及六自由度平台模型的建立 | 第65-72页 |
| ·转向架及六自由度平台几何模型的导入 | 第65-67页 |
| ·建立 ADAMS/View 模型约束条件及驱动形式 | 第67页 |
| ·建立 ADAMS/View 与 MATLAB/Simulink 的联合仿真模型 | 第67-72页 |
| ·转向架运动姿态的 ADAMS-MATLAB 联合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2-80页 |
| ·转向架运动姿态的 ADAMS-MATLAB 联合仿真 | 第72-80页 |
| ·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论文总结 | 第81-82页 |
|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