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油气成藏特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0-22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2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29页 |
·构造背景 | 第23-25页 |
·地层、油层分布特征 | 第25-27页 |
·石油地质特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 第29-37页 |
·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构造演化史分析 | 第32-37页 |
第四章 储层成因类型与分布特征 | 第37-60页 |
·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37-44页 |
·储层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特征 | 第44-49页 |
·储层成因类型 | 第49-53页 |
·储层特征 | 第53-60页 |
第五章 油气运移及成藏特征 | 第60-98页 |
·“三场耦合”排烃分析 | 第60-78页 |
·优势运移通道分析 | 第78-88页 |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88-95页 |
·油气成藏模式及油藏类型 | 第95-98页 |
第六章 有利含油区预测与勘探潜力分析 | 第98-106页 |
·有利含油区预测 | 第98-102页 |
·勘探潜力分析 | 第102-103页 |
·勘探目标类型划分 | 第103-104页 |
·勘探思路及方向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附录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