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1 稻米淀粉品质的理化基础 | 第12-18页 |
·稻米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第13-15页 |
·稻米淀粉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第15-17页 |
·稻米淀粉的晶体特性 | 第17页 |
·稻米淀粉的热力学特性 | 第17-18页 |
2 稻米淀粉的形成与合成途径 | 第18-19页 |
3 稻米淀粉合成的关键酶 | 第19-24页 |
·ADPG焦磷酸化酶 | 第20页 |
·淀粉合成酶 | 第20-22页 |
·淀粉分支酶 | 第22-23页 |
·淀粉脱支酶 | 第23-24页 |
4 植物的氮代谢 | 第24-26页 |
·氮代谢的途径 | 第24-25页 |
·氮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 第25页 |
·胚乳淀粉的生物合成受蛋白质修饰的调控 | 第25-26页 |
5 穗茎及小穗轴维管组织结构 | 第26-27页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第二章 水稻灌浆期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各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与稻米淀粉品质间的关系 | 第36-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试验样品的准备 | 第36-37页 |
·测定方法 | 第37-40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0-45页 |
·RNA纯度鉴定 | 第40-41页 |
·SSS各同工型基因的FQ-PCR溶解曲线分析 | 第41页 |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与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品种类型间差异 | 第41-42页 |
·不同类型品种间直、支链淀粉的蓝值和最大吸收波长差异 | 第42-43页 |
·SSS各同工型基因在水稻灌浆期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及其器官特异性 | 第43-44页 |
·胚乳中SSS主要同工型基因的相对量表达模式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中花11及其糖质突变体Su-11的淀粉理化特性及生理差异 | 第49-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50-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中花11和Su-11农艺性状及糖含量差异 | 第52页 |
·中花11和Su-11淀粉粒形态及粒径差异 | 第52-54页 |
·中花11和Su-11晶体性状差异 | 第54页 |
·中花11和Su-11热力学特性差异 | 第54-55页 |
·两品种淀粉的膨胀势,直、支链淀粉的蓝值及最大吸收波长变化 | 第55页 |
·中花11和Su-11籽粒灌浆过程中的蔗糖、果糖和淀粉变化动态 | 第55-56页 |
·中花11和Su-11籽粒灌浆过程中的酶活变化动态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四章 中花11及其糖质突变体Su-11胚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60-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试验方法 | 第60-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中花11和Su-11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表达量差异 | 第62-63页 |
·中花11和Su-11淀粉分支酶(SBE)各同工型表达量差异 | 第63-64页 |
·中花11和Su-11淀粉脱支酶(SDBE)各同工型表达量差异 | 第64-65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及测序结果分析 | 第65页 |
3 讨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五章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及其粒位分布特征 | 第69-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试验材料 | 第69-70页 |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穗部形态指标测定 | 第70页 |
·不同粒位蔗糖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 第70-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76页 |
·不同品种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与穗部形态特征 | 第71-73页 |
·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穗位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穗内粒间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频数分布特征 | 第74-75页 |
·穗内不同粒位籽粒蔗糖和蔗糖合成酶(SuS)活性变化特征 | 第75-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六章 水稻穗内不同粒位小穗轴的超微结构差异及其CaM活性的细胞化学定位 | 第81-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实验材料 | 第82页 |
·低温包埋样品制备 | 第82页 |
·免疫胶体金标记与超微结构观察 | 第82-83页 |
·标记密度的统计分析 | 第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9页 |
·不同粒位小穗轴维管束的基本结构特征差异 | 第83-84页 |
·水稻灌浆过程中不同粒位小穗轴维管韧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 第84-87页 |
·小穗轴维管韧皮细胞中的CaM定位及其粒位差异 | 第87-89页 |
3. 讨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七章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水稻籽粒N代谢的调控及其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 | 第94-10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5-97页 |
·试验材料 | 第95页 |
·试验方法 | 第95-9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2页 |
·不同温度处理下水稻籽粒中可溶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变化动态 | 第97-98页 |
·不同温度处理下籽粒中蛋白组分含量及全蛋白SDS-PAGE差异 | 第98-100页 |
·灌浆过程中不同温度处理下蛋白体形成差异 | 第100-102页 |
3 讨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
全文小结 | 第106-108页 |
附图 | 第108-112页 |
缩略词 | 第112-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