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30页
 一、 研究现状第13-19页
 二、 研究方法、选题意义与创新之处第19-20页
 三、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0-30页
第一章 东周时期的立法活动与立法思想第30-49页
 第一节 立法的含义第30-33页
 第二节 东周时期的立法活动第33-39页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立法史迹第33-34页
  二、 东周时期的立法活动第34-39页
 第三节 东周时期的立法思想第39-49页
  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立法思想第39-40页
  二、 东周时期诸子立法思想第40-49页
第二章 东周时期的司法第49-74页
 第一节 东周时期的司法主体第49-54页
  一、 春秋时期的司法主体第49-52页
  二、 战国时期的司法主体第52-54页
 第二节 起诉与受理第54-57页
  一、 起诉第54页
  二、 受理第54-55页
  三、 与起诉、受理相关的规定第55-57页
 第三节 侦查与审理第57-67页
  一、 侦查措施第57-60页
  二、 证据制度第60-66页
  三、 审理程序与审理期限第66-67页
 第四节 裁决与执行第67-70页
  一、 裁决、乞鞫、覆审第67-68页
  二、 执行第68-70页
 第五节 司法官责任及其相关规定第70-74页
  一、 有关司法官责任的规定第70-72页
  二、 司法监察制度的初步形成第72-74页
第三章 《周礼》中的立法与司法第74-100页
 第一节 《周礼》中“法”的含义第74-75页
 第二节 《周礼》中的立法与司法制度第75-88页
  一、 《周礼》中的立法制度第75-77页
  二、 《周礼》中的司法制度第77-88页
 第三节 《周礼》与东周时期的立法、司法第88-100页
  一、 司法职官第88-90页
  二、 审理程序第90-92页
  三、 刑罚第92-96页
  四、 立法思想第96-100页
第四章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东周时期立法与司法第100-160页
 第一节 交往行为理论第100-107页
  一、 交往行为理论第100-104页
  二、 法律:交往的转换器第104-106页
  三、 法律的事实性与有效性第106-107页
 第二节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东周时期立法与司法第107-128页
  一、 春秋时期交往行为与宗法分封制的解体第107-122页
  二、 战国时期交往行为与专制集权政治的确立第122-124页
  三、 东周时期立法与司法的演化第124-128页
 第三节 郑、晋、秦国的法律变革第128-144页
  一、 郑国铸刑书第128-132页
  二、 晋国铸刑鼎第132-137页
  三、 铸刑书、铸刑鼎与春秋社会第137-139页
  四、 秦国的变法第139-144页
 第四节 法律变革与战国时期交往行为第144-147页
 第五节 东周时期法律问题解析第147-160页
  一、 法律解释的初步发展第147-151页
  二、 刑讯与东周时期的证据意识第151-157页
  三、 司法时令思想第157-160页
第五章 程序理论视角下的东周时期立法与司法第160-176页
 第一节 程序理论第160-167页
  一、 有关立法的程序理论第160-161页
  二、 有关司法的程序理论第161-167页
 第二节 程序理论视角下的东周时期立法第167-168页
 第三节 程序理论视角下的东周时期司法第168-176页
  一、 司法公正思想及其实践第168-171页
  二、 “五听”法的利与弊第171-172页
  三、 八辟之制第172-176页
结语第176-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201页
致谢第201-202页
个人简历第202-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会与思想对话--以“正始玄学”为中心
下一篇: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以民国天津“四大报纸”副刊为中心(1928-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