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1 绪论 | 第18-3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6页 |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6-27页 |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30-31页 |
2 主要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 第31-33页 |
·规制经济理论 | 第33-35页 |
·反垄断理论 | 第35-38页 |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35-36页 |
·反垄断政策的两种理念:“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 | 第36-38页 |
·双边市场理论 | 第38-40页 |
3 银行卡清算组织概述 | 第40-51页 |
·相关概念 | 第40-41页 |
·银行卡POS交易的两种机制 | 第41-43页 |
·银行卡POS交易的基本经济特征 | 第43-45页 |
·交叉网络外部性 | 第43-45页 |
·价格结构非中性 | 第45页 |
·银行卡清算组织的诞生和发展 | 第45-48页 |
·银行卡清算组织运行的关键规则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境内银行卡产业和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发展与问题 | 第51-75页 |
·境内银行卡产业和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发展历程 | 第51-54页 |
·境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54-60页 |
·相关研究回顾 | 第55页 |
·理论分析 | 第55-57页 |
·研究方法与指标说明 | 第57-58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中国银联对境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60-63页 |
·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发卡和收单业务的市场结构 | 第63-69页 |
·市场结构的度量和数据说明 | 第63-65页 |
·银行卡清算业务的市场结构 | 第65页 |
·发卡业务的市场结构 | 第65-67页 |
·收单业务的市场结构 | 第67-69页 |
·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69-73页 |
·国际竞争力比较薄弱 | 第69-71页 |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第71-72页 |
·国际化进程面临不确定性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产业扶持政策 | 第75-89页 |
·产业扶持政策的基本取向 | 第75-78页 |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银行卡清算组织 | 第75-76页 |
·自主品牌银行卡清算组织在幼稚阶段确需政策扶持 | 第76页 |
·需要维持自主品牌银行卡清算组织一定时期内的垄断地位 | 第76-78页 |
·已实行的扶持政策分析 | 第78-84页 |
·对自主品牌银行卡清算组织的保护性政策 | 第78-80页 |
·对自主品牌银行卡清算组织的扶植性政策 | 第80-84页 |
·政策建议 | 第84-87页 |
·短期内继续维持中国银联的垄断地位 | 第84-86页 |
·慎用外资出资比例上限规定来扶持自主品牌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6 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反垄断政策 | 第89-109页 |
·《反垄断法》对中国银联的适用性 | 第89-94页 |
·自然垄断行业的反垄断法适用问题 | 第89-91页 |
·中国银联的业务性质与《反垄断法》适用 | 第91-92页 |
·中国银联的企业性质与《反垄断法》适用 | 第92-94页 |
·双边市场性质对中国银联基础网络业务市场行为的限制 | 第94-98页 |
·中国银联网络服务费的定价限制 | 第94-96页 |
·中国银联对三条关键规则的应用 | 第96-98页 |
·案例分析:强推POS直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第98-105页 |
·名词解释:POS间联与POS直联 | 第98页 |
·案例回顾 | 第98-100页 |
·“强推POS直联”的背景与弊端 | 第100-101页 |
·违法行为的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第101-105页 |
·政策建议 | 第105-107页 |
·理清反垄断法监管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关系 | 第105-106页 |
·剥离纵向一体化企业“银联商务”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7 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市场开放政策 | 第109-118页 |
·市场开放的必然性 | 第109-111页 |
·经济学理论上的要求 | 第109-110页 |
·世贸组织互惠原则的要求 | 第110-111页 |
·案例分析:维萨的“封堵”威胁 | 第111-115页 |
·“封堵”威胁的动因 | 第111-113页 |
·“封堵”威胁的可信性 | 第113-114页 |
·启示 | 第114-115页 |
·政策建议 | 第115-116页 |
·主动释放“适时放开外资准入”的信号 | 第115页 |
·适时放松境内资本的进入规制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附录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