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两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缩写说明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斑鸠菊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第9-13页
     ·化学成分研究第9-11页
     ·药理活性研究第11-13页
     ·南漳斑鸠菊的研究进展第13页
   ·黄芪的研究进展第13-19页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3-17页
     ·黄芪的药理活性研究第17-19页
   ·响应面优化法第19页
   ·天然产物分子与 DNA 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研究天然产物分子与 DNA 相互作用的背景第19-20页
     ·DNA的空间构型及分子特点第20页
     ·天然产物分子与 DNA 的作用模式第20-21页
     ·天然产物分子与 DNA 分子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第21-22页
   ·立题依据及思路第22-23页
第2章 南漳斑鸠菊的化学成分研究第23-28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3页
   ·南漳斑鸠菊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第23-24页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第28-32页
   ·材料、仪器试剂第28页
   ·黄芪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第28-29页
   ·化合物结构鉴定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南漳斑鸠菊质量标准研究第32-36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2页
   ·南漳斑鸠菊倍半萜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黄芪质量标准研究第36-40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6页
   ·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6章 响应面法研究 Astragaloside Ⅰ的超声提取工艺第40-49页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0页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40页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40-42页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第42-43页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第43-48页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结果第43-45页
     ·两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分析第45-48页
     ·响应面模型的验证性实验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7章 化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第49-53页
   ·实验原理第49页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实验结果第50-52页
     ·化合物 1、3、8 与 DNA 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第50-51页
     ·化合物 1、3、8 与 DNA 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53-55页
   ·结论第53-54页
   ·创新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第60-67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节参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下一篇:山东蔬菜加工企业“用工荒”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