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传统伦理道德二重性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10-23页 |
第一节 传统伦理道德二重性的内涵 | 第10-14页 |
一、二重性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二重性的内涵 | 第11-13页 |
三、二重性中的价值取向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二重性的基本特征 | 第14-23页 |
一、强调个人价值自觉 | 第14-16页 |
二、统摄不同价值理念 | 第16-17页 |
三、引发价值悖论 | 第17-20页 |
四、导致认识偏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传统伦理道德二重性产生的背景及历史发展 | 第23-36页 |
第一节 二重性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23-28页 |
一、宗法社会的生活模式 | 第23-24页 |
二、人文主义的文化传统 | 第24-25页 |
三、思辨哲学的显著特征 | 第25-27页 |
四、生存方式的价值追求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二重性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 第28-36页 |
一、二重性的发端期 | 第28-32页 |
二、二重性的强化期 | 第32-34页 |
三、二重性的固化期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二重性的影响 | 第36-44页 |
第一节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第36-39页 |
一、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全方位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西方文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当代社会变迁中伦理道德二重性的解构与重构 | 第39-44页 |
一、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碰撞 | 第39-41页 |
二、技术进步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 第41-44页 |
第四章 伦理道德二重性的当代特征与社会价值评判体系 | 第44-58页 |
第一节 伦理道德二重性的当代特征 | 第44-47页 |
一、价值取向上的实用主义消解伦理秩序 | 第44-46页 |
二、规则与潜规则并行引发伦理道德困顿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与现代化进程相对应的社会价值评判体系 | 第47-54页 |
一、正义观 | 第48-49页 |
二、理想观 | 第49-50页 |
三、道德观 | 第50-51页 |
四、诚信观 | 第51-52页 |
五、群己观 | 第52-53页 |
六、职业观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构筑价值评判体系需要正视的问题 | 第54-58页 |
一、重塑社会的公平价值 | 第54-55页 |
二、承认认识多元化事实 | 第55-56页 |
三、正视利益多元的现实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