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绿叶菜类论文--其他论文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1页
 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20页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第11-13页
     ·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第11页
     ·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第11-13页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第13-15页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第13-14页
     ·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第14-15页
   ·铅、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18页
     ·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16页
     ·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6-18页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对植物的伤害第18-20页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8页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伤害第18-20页
 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0-23页
   ·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参考文献第23-31页
第二章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1-51页
 摘要第31-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试验材料第32页
   ·试验设计第32-33页
   ·指标测定第33页
     ·鲜重测定第33页
     ·生长高度测定第33页
     ·光合指标的测定第33页
   ·统计分析第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6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长指标的影响第33-38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鲜重的影响第33-36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株高的影响第36-38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第38-46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8-40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气孔导度的影响第40-42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42-44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蒸腾速率的影响第44-46页
 3 讨论与结论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1-67页
 摘要第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材料第51页
   ·试验设计第51-52页
   ·指标测定第52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52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第52页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第52页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第52页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第52页
   ·统计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63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52-56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SOD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POD活性的影响第54-56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第56-58页
     ·铅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铜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第57页
     ·铅、铜复合污染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8-60页
     ·铅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8-59页
     ·铜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9页
     ·铅、铜复合污染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第60-61页
     ·铅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第60-61页
     ·铜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第61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铅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铜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第62页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铅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铜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63页
 3 讨论与结论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第四章 铅、铜在蕹菜、芦蒿体内不同部位的富集规律研究第67-75页
 摘要第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实验材料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68页
   ·指标测定第68页
   ·统计分析第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铜在蕹菜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第68页
   ·铜在芦蒿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第68-69页
   ·铅在蕹菜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第69页
   ·铅在芦蒿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第69页
   ·蕹菜、芦蒿对铅、铜的富集能力比较第69页
   ·蕹菜、芦蒿体内铅、铜含量与土壤中铅、铜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69-70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5-77页
创新点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DH群体遗传性状分离分析
下一篇:利用GroEL基因和dsRNA介导的转基因番茄抗TYLCV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