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 | 第11-13页 |
·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11页 |
·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11-13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 第13-15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 第13-14页 |
·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 | 第14-15页 |
·铅、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8页 |
·铅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6页 |
·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6-18页 |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对植物的伤害 | 第18-20页 |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第18页 |
·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伤害 | 第18-20页 |
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二章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1-51页 |
摘要 | 第3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指标测定 | 第33页 |
·鲜重测定 | 第33页 |
·生长高度测定 | 第33页 |
·光合指标的测定 | 第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33-38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鲜重的影响 | 第33-36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株高的影响 | 第36-38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 | 第38-46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1-67页 |
摘要 | 第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指标测定 | 第5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52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52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第52页 |
·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3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6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SOD活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POD活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铅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铜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 | 第57页 |
·铅、铜复合污染对蕹菜、芦蒿MDA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铅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铜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9页 |
·铅、铜复合污染对蕹菜、芦蒿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铅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铜对蕹菜、芦蒿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第61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铅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铜对蕹菜、芦蒿NR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土壤铅、铜含量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铅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铜对蕹菜、芦蒿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四章 铅、铜在蕹菜、芦蒿体内不同部位的富集规律研究 | 第67-75页 |
摘要 | 第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指标测定 | 第68页 |
·统计分析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铜在蕹菜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 | 第68页 |
·铜在芦蒿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 | 第68-69页 |
·铅在蕹菜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 | 第69页 |
·铅在芦蒿体内各部位的富集规律 | 第69页 |
·蕹菜、芦蒿对铅、铜的富集能力比较 | 第69页 |
·蕹菜、芦蒿体内铅、铜含量与土壤中铅、铜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9-70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5-77页 |
创新点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