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三) 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2页 |
2.公共产品理论 | 第12-13页 |
3.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 第13-14页 |
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变迁 | 第16-21页 |
(一)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险)制度的萌芽阶段(1949--1957年) | 第16-17页 |
(二)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险)制度的初步发展阶段(1958--1966年) | 第17页 |
(三)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险)制度的破坏与退化阶段(1967--1977年) | 第17-18页 |
(四)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障(险)制度的重建阶段(1978年--1992年) | 第18-19页 |
(五)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起步阶段(1993年至今) | 第19-21页 |
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和问题 | 第21-34页 |
(一)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 第21-27页 |
1.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状况 | 第21-23页 |
2.部分地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具体举措 | 第23-27页 |
(二) 现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1.公平性缺失 | 第28-29页 |
2.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加重 | 第29-30页 |
3.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部署 | 第30-32页 |
4.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合理导致在职缴费和退休待遇相脱节 | 第32页 |
5.没有体现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忽视在统一模式下应体现的差异性 | 第32-34页 |
三、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模式选择 | 第34-49页 |
(一) 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意义 | 第34-39页 |
1.单一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34-36页 |
2.复合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36页 |
3.过渡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 | 第36-37页 |
4.国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二)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1.社会经济体制 | 第39-40页 |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40-41页 |
3.政治环境 | 第41-42页 |
(三) 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模式 | 第42-46页 |
1.公务员养老保险不易单列 | 第42-43页 |
2.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 第43-45页 |
3.政府责任主体下的社会化管理方式 | 第45-46页 |
(四) 推行我国公务员养老制度的目标模式可能存在的难题 | 第46-49页 |
1.思想观念问题 | 第46页 |
2.统筹层次与现行社会经济条件的问题 | 第46-47页 |
3.制度障碍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