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分枝杆菌的基本特征 | 第12-16页 |
·分枝杆菌细菌学特征 | 第12页 |
·分枝杆菌的分类 | 第12-16页 |
·结核分枝杆菌群的分布及危害 | 第16-19页 |
·结核分枝杆菌的危害及致病机理 | 第16-18页 |
·牛分枝杆菌的危害及致病机理 | 第18-19页 |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基因差异 | 第19-21页 |
·16s rRNA基因差异 | 第19页 |
·IS1081和IS6110 | 第19-20页 |
·基因缺失区域 | 第20-21页 |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 | 第21-24页 |
·PPD皮试 | 第21页 |
·细菌学分离检测 | 第21-22页 |
·涂片镜检检测 | 第22页 |
·X光胸透 | 第22页 |
·ELISA检测技术 | 第22-23页 |
·γ干扰素检测技术 | 第23页 |
·胶体金检测技术 | 第23页 |
·PCR和多重PCR检测技术 | 第23-2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 | 第24页 |
·LAMP检测技术 | 第24页 |
·结核病的预治 | 第24-26页 |
·结核病的防疫 | 第24-25页 |
·结核病的治疗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第26-45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1 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8-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实验菌种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28-29页 |
·被检测样本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模板菌的培养 | 第30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多重PCR产物的回收 | 第31页 |
·被检样本的收集 | 第31-32页 |
·被检样本的前处理 | 第32页 |
·结果判定 | 第32-3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3-42页 |
·多重PCR各引物浓度调整 | 第33页 |
·多重PCR中Mg~(2+)对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多重PCR的最适温度 | 第34-35页 |
·各增强剂对多重PCR的扩增效率影响 | 第35页 |
·循环次数对多重PCR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的Taq DNA聚合酶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PCR回收测序验证其扩增的正确性 | 第36页 |
·多重PCR特异性的检测 | 第36-37页 |
·多重PCR敏感性的检测 | 第37-38页 |
·模拟临床阳性样本检测 | 第38-39页 |
·阴性样本验证性检测 | 第39页 |
·临床检测结果 | 第39-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多重PCR的敏感性 | 第42页 |
·多重PCR各引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42-43页 |
·临床样本检测探讨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第45-61页 |
引言 | 第45-49页 |
1 目的意义 | 第49页 |
2 材料方法 | 第49-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1页 |
·实验菌种 | 第49-50页 |
·主要试剂 | 第50页 |
·寡核苷酸引物 | 第50页 |
·被检测样本 | 第50页 |
·主要仪器 | 第50-51页 |
·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模板菌的培养 | 第51-5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2页 |
·被检样本的收集 | 第52页 |
·被检样本的前处理 | 第52-53页 |
·结果判定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58页 |
·LAMP中Mg~(2+)对扩增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LAMP的最适温度 | 第54页 |
·LAMP特异性的检测 | 第54-55页 |
·LAMP敏感性的检测 | 第55页 |
·SYBR GREENI检测LAMP扩增结果 | 第55-56页 |
·酶切验证LAMP扩增的的正确性 | 第56-57页 |
·阴性样本的验证性检测 | 第57页 |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60页 |
·LAMP反应体系中各因子的影响 | 第58页 |
·LAMP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58页 |
·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