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滑坡区域修筑隧道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监控量测在新奥法施工中的重要地位 | 第13-14页 |
·施工监控测量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分析思路 | 第15-16页 |
2 孙家崖隧道与大坪滑坡群概况及施工监测方案 | 第16-24页 |
·孙家崖隧道工程概况 | 第16页 |
·地形地貌 | 第16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6页 |
·大坪滑坡群概况 | 第16-21页 |
·滑坡的空间特征及规模 | 第16-17页 |
·滑坡的结构特征与物质组成 | 第17-18页 |
·滑体中地下水特征 | 第18-19页 |
·滑坡的变形特征 | 第19-20页 |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第20页 |
·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20页 |
·滑坡治理措施简介 | 第20-21页 |
·大坪滑坡及其与隧道相对位置简介 | 第21页 |
·孙家崖隧道及大坪滑坡群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监测方案及遵循原则 | 第22-24页 |
·洞内监测方案 | 第22-23页 |
·滑坡监测方案 | 第23页 |
·施工监测必须坚持的原则 | 第23-24页 |
3 孙家崖隧道施工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24-44页 |
·隧道周边位移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24-29页 |
·周边位移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25-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钢拱架应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29-34页 |
·钢拱架应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衬砌应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衬砌应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页 |
·围岩压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围岩压力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隧道施工监测分析结论 | 第42-44页 |
4 大坪Ⅲ号滑坡监测及数据分析 | 第44-60页 |
·滑坡体地表监测 | 第44-48页 |
·地表监测点的选取 | 第44页 |
·滑坡表面主要监测点不同方向位移比较 | 第44-46页 |
·滑坡表面监测点位移观测结果汇总 | 第46-48页 |
·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化特征 | 第48-52页 |
·第一排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化特征 | 第48-50页 |
·第二排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化特征 | 第50-51页 |
·第三排抗滑桩桩顶位移变化特征 | 第51页 |
·抗滑桩桩顶位移监测结果汇总 | 第51-52页 |
·滑坡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 第52-57页 |
·隧道正上方滑坡体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与分析 | 第54页 |
·隧道波及范围内滑坡体深层土体监测 | 第54-57页 |
·滑坡监测分析结论 | 第57-60页 |
5 大坪Ⅲ号滑坡变形特征与隧道变形及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0-67页 |
·滑坡位移变化与隧道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0-62页 |
·X向位移—南北向 | 第60-61页 |
·Y向位移—东西向 | 第61-62页 |
·H向位移—垂直向 | 第62页 |
·滑坡位移变化与隧道变形及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2-65页 |
·滑坡位移与隧道变形和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3页 |
·归一化位移变化与隧道施工进度关系 | 第63-65页 |
·滑坡位移方向变化与隧道变形及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5-66页 |
·滑坡表面水平位移方向变化与隧道施工进度关系 | 第65页 |
·抗滑桩水平位移方向变化与隧道施工进度关系 | 第65-66页 |
·滑坡变形、隧道变形与施工进度的关系总结 | 第66-67页 |
·滑坡位移变化与隧道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6页 |
·滑坡位移方向变化与隧道变形及施工进度的关系 | 第66-67页 |
6 孙家崖隧道极限位移分析及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67-84页 |
·围岩的极限位移 | 第67页 |
·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原理 | 第67-68页 |
·研究思路 | 第68页 |
·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68-69页 |
·极限位移分析 | 第69-77页 |
·LK0+698.5断面极限位移分析 | 第69-76页 |
·滑坡滑动极限位移分析 | 第76-77页 |
·围岩稳定性评价及模拟结果可靠性分析 | 第77-80页 |
·变形控制基准的确定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