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野下的微博传播主体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研究导论 | 第8-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的依据 | 第8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 ·有关微博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 ·药家鑫事件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2 微博与微博主体 | 第16-28页 |
| ·微博 | 第16页 |
| ·微博主体 | 第16-17页 |
| ·微博主体概述 | 第16-17页 |
| ·微博主体定义 | 第17页 |
| ·微博主体解读 | 第17-19页 |
| ·微博主体行为解读 | 第17-18页 |
| ·强节点,桥节点和引爆点 | 第18-19页 |
| ·微博主体的分类 | 第19-22页 |
| ·微博中的普通用户 | 第20页 |
| ·微博中的个人认证用户 | 第20-21页 |
| ·微博中的组织用户 | 第21-22页 |
| ·微博用户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 ·微博上的“僵尸”用户 | 第22-24页 |
| ·草根用户的内容难以产生意义 | 第24-25页 |
| ·加v用户的认证真实性值得怀疑 | 第25-26页 |
| ·加v用户娱乐化和趋利化程度较深 | 第26页 |
| ·微博上的网络暴力 | 第26-28页 |
| 3 对微博主体批判研究 | 第28-33页 |
| ·“文化向技术投降” | 第28-30页 |
| ·微博的勃兴是技术的胜利 | 第28页 |
| ·微博技术对文化的控制 | 第28-29页 |
| ·草根微博用户的焦虑 | 第29-30页 |
| ·点网一代的青少年 | 第30-31页 |
| ·草根微博用户的网络遗产走向不明 | 第31-33页 |
| 4 群体事件中的微博主体—以药家鑫事件为例 | 第33-48页 |
| ·药家鑫事件概述 | 第33页 |
| ·药家鑫事件的微博传播进程 | 第33-36页 |
| ·药家鑫事件分析 | 第36-44页 |
| ·微博主体的特征 | 第36-39页 |
| ·微博主体拥有者更大的权力 | 第39-44页 |
| ·微博主体在群体事件中的批判研究 | 第44-48页 |
| ·微博特性构成微博主体审判的基础 | 第44页 |
| ·微博内容的失真给主体带来负面影响 | 第44-45页 |
| ·微博主体的娱乐化解构 | 第45-46页 |
| ·对事件中大众反思情绪的辩证认识 | 第46-48页 |
| 5 对微博主体的总结评价 | 第48-50页 |
| 6 结语与本文的不足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0页 |
| ·论文不足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