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与实践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文章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3-16页 |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 第13-14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4-15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5-16页 |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 第16-20页 |
·转移支付概念 | 第16-18页 |
·转移支付的分类 | 第18-19页 |
·转移支付的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31页 |
·协调能源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格局的需要 | 第20-25页 |
·矫正资源开采地与资源使用地之间的利益外溢 | 第20-24页 |
·均衡资源开采地政府实施生态补偿的财权与事权 | 第24-25页 |
·健全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制度的需要 | 第25-31页 |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收入制度不完善 | 第26-29页 |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制度不合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9页 |
·国外生态转移支付实践对我国的借鉴 | 第31-33页 |
·我国中央政府具备向资源地转移支付的政治条件和财政条件 | 第33-34页 |
·中央高度重视资源地生态补偿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中央具备对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财力条件 | 第34页 |
·资源受益地向资源输出地提供转移支付具备可行性 | 第34-39页 |
·资源使用地区与输出地有紧密的经济利益关联性 | 第34-37页 |
·资源使用地具备向资源输出地转移支付的财力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 | 第39-43页 |
·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思路 | 第39页 |
·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 | 第39-40页 |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框架 | 第40-43页 |
·生态转移支付的主体 | 第40页 |
·生态转移支付的客体 | 第40页 |
·生态转移支付的方式 | 第40-41页 |
·生态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 | 第41页 |
·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 | 第41-42页 |
·生态转移支付的实施 | 第42-43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页 |
·建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