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能源资源开发的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选题背景第7-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12页
     ·国外研究与实践第8-10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文章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第13-20页
   ·生态经济理论第13-16页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第13-14页
     ·公共物品理论第14-15页
     ·外部性理论第15-16页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第16-20页
     ·转移支付概念第16-18页
     ·转移支付的分类第18-19页
     ·转移支付的模式第19-20页
第三章 我国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第20-31页
   ·协调能源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格局的需要第20-25页
     ·矫正资源开采地与资源使用地之间的利益外溢第20-24页
     ·均衡资源开采地政府实施生态补偿的财权与事权第24-25页
   ·健全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制度的需要第25-31页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收入制度不完善第26-29页
     ·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制度不合理第29-31页
第四章 我国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31-39页
   ·国外生态转移支付实践对我国的借鉴第31-33页
   ·我国中央政府具备向资源地转移支付的政治条件和财政条件第33-34页
     ·中央高度重视资源地生态补偿的问题第33-34页
     ·中央具备对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财力条件第34页
   ·资源受益地向资源输出地提供转移支付具备可行性第34-39页
     ·资源使用地区与输出地有紧密的经济利益关联性第34-37页
     ·资源使用地具备向资源输出地转移支付的财力第37-39页
第五章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第39-43页
   ·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思路第39页
   ·构建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第39-40页
   ·能源资源开发生态转移支付的框架第40-43页
     ·生态转移支付的主体第40页
     ·生态转移支付的客体第40页
     ·生态转移支付的方式第40-41页
     ·生态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第41页
     ·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第41-42页
     ·生态转移支付的实施第42-43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43-45页
   ·结论第43页
   ·建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49-50页
详细摘要第50-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以阳泉城镇居民为例
下一篇:西安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