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融资融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引论第10-12页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第10-11页
   ·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第11-12页
第一章 融资融券监管的法理分析第12-18页
   ·融资融券监管涵义解析及其法律要素第12-15页
     ·融资融券交易的法律界定及其基本功能第12-14页
     ·融资融券监管及其法律要素第14-15页
   ·融资融券监管的目标和原则第15-18页
     ·融资融券监管的目标第15-16页
     ·融资融券监管应遵循的原则第16-18页
第二章 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主体第18-24页
   ·我国现行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主体制度设计第18-19页
     ·融资融券交易监管主体现行立法第18页
     ·各监管主体具体职能第18-19页
   ·监管主体制度设计缺陷第19-21页
     ·证监会监管职能法律属性的误区——功能定位与监管职能发生错位第19-20页
     ·监管主体定位太窄,监管职责不明确第20-21页
     ·联动监管机制缺失第21页
   ·应对措施第21-24页
     ·证监会职能由行政性监管向法律监管和市场监管归位第21-23页
     ·拓宽监管主体范围,明确各监管主体监管职责第23页
     ·构建各监管主体联动协调机制第23-24页
第三章 融资融券交易市场准入监管第24-29页
   ·我国现行融资融券交易市场准入监管第24-25页
     ·券商资格准入条件第24页
     ·投资者资格准入条件第24-25页
   ·融资融券交易市场准入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券商准入门槛过高第25页
     ·投资者准入标准不科学,范围有待扩宽第25-26页
   ·应对措施第26-29页
     ·降低证券公司准入标准第26-27页
     ·完善信用体系,科学设立投资者准入标准第27-28页
     ·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第28-29页
第四章 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第29-33页
   ·融资融券交易风险及我国应对风险之现行立法第29页
     ·融资融券风险类型第29页
     ·我国应对风险之现行立法第29页
   ·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保证金比例决定和调整权辨析第29-30页
     ·政策风险的症结难以根除第30-31页
   ·应对措施第31-33页
     ·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决定和调整权应收归中国人民银行第31-32页
     ·政策风险之应对第32-33页
第五章 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监管第33-39页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监管法律制度现状第33-34页
     ·我国现行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制度设计第33页
     ·证券资格第33-34页
     ·交易控制与信息披露第34页
   ·我国目前融资融券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制度解析第34-35页
     ·证券资格标准设定过高第35-36页
     ·信息披露制度面临更大的挑战第36页
   ·应对措施第36-39页
     ·设立新的物权种类——让与担保物权第36-37页
     ·适时调整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第37页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托型投资基金的法律主体地位研究
下一篇:税收优惠法律限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