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前言 | 第7-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12-13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3-24页 |
·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区域构造概况 | 第14-16页 |
·研究区含煤地层与煤层概况 | 第16-24页 |
·含煤地层 | 第16-22页 |
·煤层煤质特征 | 第22-24页 |
3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研究 | 第24-35页 |
·含煤岩系岩石学特征 | 第24-26页 |
·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 第26-35页 |
·测井相 | 第26-27页 |
·中侏罗延安组沉积微相分析 | 第27-30页 |
·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及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微相分析 | 第30-35页 |
4 层序地层分析 | 第35-54页 |
·层序地层划分基础 | 第35-37页 |
·层序地层划分依据 | 第35页 |
·层序地层划分方法 | 第35-37页 |
·含煤岩系等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第37-54页 |
·层序界面响应特征 | 第37-42页 |
·层序地层(体系域、准层序组或准层序)响应特征 | 第42-43页 |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 第43-49页 |
·连井层序地层分析及地层格架建立 | 第49-53页 |
·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位置 | 第53-54页 |
5 体系域下岩相古地理参数特征研究 | 第54-65页 |
·古地理单因素统计方法及地质意义 | 第54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54-65页 |
·宁东煤田红墩子矿区石炭~二叠世太原组-山西组参数分析 | 第55-59页 |
·宁东煤田李家小庄矿区中侏罗统延安组参数分析 | 第59-65页 |
6 聚煤规律研究 | 第65-78页 |
·含煤岩系沉积构造演化 | 第65-68页 |
·太原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的时空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 第65-66页 |
·山西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的时空演化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 第66-67页 |
·延安组沉积环境的时空演化规律 | 第67-68页 |
·主要煤层聚集特征 | 第68-71页 |
·太原组含煤性及变化规律 | 第69页 |
·山西组含煤性及变化规律 | 第69-70页 |
·延安组含煤性及变化规律 | 第70-71页 |
·控制煤层聚积的主要因素 | 第71-78页 |
·晚古生代含煤地层 | 第71-74页 |
·侏罗纪含煤地层 | 第74-78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