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盆地马王庙地区新沟嘴组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23页 |
·地层 | 第14-15页 |
·新沟嘴组岩性特征 | 第15-18页 |
·大膏层和Ⅰ油组 | 第15-16页 |
·Ⅱ油组和泥隔层 | 第16-17页 |
·Ⅲ油组 | 第17-18页 |
·构造位置与构造特征 | 第18-23页 |
·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研究区周边构造单元特征 | 第19-22页 |
·研究区内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3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标志及其类型 | 第23-43页 |
·岩性标志 | 第23-24页 |
·砂岩类 | 第23-24页 |
·泥岩类 | 第24页 |
·沉积构造标志 | 第24-29页 |
·层理构造 | 第24-27页 |
·同生变形构造 | 第27-28页 |
·生物遗迹构造 | 第28-29页 |
·测井相及沉积微相标志 | 第29-31页 |
·三角洲测井相 | 第29-30页 |
·湖泊测井相 | 第30-31页 |
·地震相及沉积微相标志 | 第31-35页 |
·水下分流河道地震微相 | 第31-33页 |
·滩坝、河口坝地震微相 | 第33-35页 |
·席状砂地震微相 | 第35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35-43页 |
·三角洲 | 第36-38页 |
·湖泊 | 第38-43页 |
4 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 第43-82页 |
·单井相划分 | 第43-58页 |
·连井剖面相特征 | 第58-68页 |
·地震相特征 | 第68-73页 |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 第68-70页 |
·地震微相特征 | 第70-73页 |
·沉积微相平面特征 | 第73-77页 |
·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74-75页 |
·重点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75-77页 |
·有利油气勘探微相 | 第77-82页 |
·有利勘探微相 | 第77-78页 |
·主要含油气微相 | 第78-79页 |
·有利勘探靶区预测 | 第79-82页 |
5 结论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