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发展动态 | 第12-15页 |
·毛壳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生防机制 | 第15-17页 |
·几丁质酶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β-1,3-葡聚糖酶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菌株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25页 |
·酶与试剂 | 第25页 |
·定量引物设计 | 第25页 |
·常用贮液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 第26-29页 |
·不同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几丁质酶与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29-31页 |
·重组几丁质酶发酵液的浓缩 | 第31页 |
·重组几丁质酶粗酶液抑菌试验 | 第31-34页 |
第3章 几丁质酶与葡聚糖酶基因诱导表达 | 第34-43页 |
·诱导后球毛壳菌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4页 |
·反转录PCR及其检测 | 第34-3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35-40页 |
·几丁质酶基因chi46 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变化 | 第35-37页 |
·葡聚糖酶基因glu在转录水平上表达的变化 | 第37-40页 |
·关于细胞壁诱导条件下chi46 和glu变化的讨论 | 第40-41页 |
·总RNA提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读板温度的确定 | 第4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的选择 | 第40-41页 |
·几丁质酶基因chi46 定量结果分析 | 第41页 |
·葡聚糖酶基因glu定量结果分析 | 第41页 |
·大豆疫霉诱导试验结果分析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几丁质酶与葡聚糖酶诱导活性变化 | 第43-54页 |
·几丁质酶酶活测定 | 第43-48页 |
·几丁质酶活标准曲线测定 | 第43-44页 |
·六种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的几丁质酶活性比较 | 第44-46页 |
·几丁质衍生物诱导下几丁质酶活性比较 | 第46-48页 |
·葡聚糖酶酶活测定 | 第48-51页 |
·葡聚糖酶活标准曲线测定 | 第48-49页 |
·六种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葡聚糖酶活性比较 | 第49-51页 |
·关于细胞壁诱导下CHI和GLU酶活变化的讨论 | 第51-53页 |
·病原菌的培养与细胞壁的处理 | 第51页 |
·关于几丁质酶的活力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1-52页 |
·几丁质酶活测定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葡聚糖酶活测定结果分析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重组几丁质酶发酵液的抑菌试验 | 第54-60页 |
·重组 CHI46 发酵液的浓缩 | 第54页 |
·重组 CHI46 粗酶液抑菌试验 | 第54-58页 |
·抑制稻瘟病菌落生长分析 | 第54-55页 |
·抑制稻瘟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分析 | 第55-56页 |
·抑制稻瘟病芽管伸长的分析 | 第56-58页 |
·关于分离纯化与重组酶抑菌试验的讨论 | 第58-59页 |
·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8-59页 |
·非重组蛋白粗酶液抑菌作用的探索 | 第59页 |
·稻瘟病菌芽管形成条件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