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乐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1 乐器“筹”的历史沿革及当前传承情况 | 第11-21页 |
| ·乐器“筹”的历史沿革 | 第11-15页 |
| ·民间现存的“筹” | 第11-12页 |
| ·历史的鉴证 | 第12-15页 |
| ·当前“筹”乐器的传承情况 | 第15-21页 |
| 2、“筹”的制作和演奏 | 第21-28页 |
| ·乐器“筹”的制作 | 第21-23页 |
| ·材质加工 | 第22页 |
| ·定孔校音 | 第22-23页 |
| ·“筹”的演奏 | 第23-28页 |
| ·演奏姿势 | 第23-24页 |
| ·呼吸方法 | 第24-25页 |
| ·吹奏口形 | 第25-26页 |
| ·舌头的运用 | 第26页 |
| ·手指的运用 | 第26-28页 |
| 3 “筹”演奏的音乐 | 第28-37页 |
| ·佛教音乐 | 第28-30页 |
| ·佛乐历史沿革 | 第28-29页 |
| ·佛教音乐与法器 | 第29页 |
| ·佛教音乐应用功能 | 第29-30页 |
| ·道教音乐 | 第30-32页 |
| ·道教音乐历史沿革 | 第30-31页 |
| ·道教音乐与法器 | 第31页 |
| ·道教音乐应用功能 | 第31-32页 |
| ·黄梅戏唱腔的伴奏 | 第32-33页 |
| ·河南“筹”曲分析 | 第33-35页 |
| ·《傍妆台》 | 第33-34页 |
| ·《油葫芦》 | 第34-35页 |
| ·黄梅戏“筹”曲《凤阳歌》和《琵琶词》分析 | 第35-37页 |
| 4 “筹”乐器存在的意义及文化思考 | 第37-47页 |
| ·“筹”乐器存在的意义 | 第37-38页 |
| ·“筹”乐器文化思考 | 第38-47页 |
| ·“筹”乐器的传承思考 | 第38-41页 |
| ·保护、传承中原古“筹”艺术的建议 | 第41-43页 |
| ·中国传统艺术未来发展方向 | 第43-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