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民意与司法的互动关系概述 | 第9-19页 |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解析 | 第9-14页 |
| 一、 民意的概念与特征 | 第9-12页 |
| 二、 司法的概念分析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民意与司法的互动概述 | 第14-19页 |
| 一、 民意与司法互动的基础 | 第14-16页 |
| 二、 民意与司法互动的冲突功能分析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民意与司法互动关系现状的实证分析 | 第19-32页 |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二、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案件的分类研究 | 第20-22页 |
| 一、 案件的分类 | 第20-21页 |
| 二、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民意与司法互动的个案分析 | 第22-30页 |
| 一、 权力干预型——以“躲猫猫”案为例 | 第22-24页 |
| 二、 公民维权型——以冒名顶替“罗彩霞”案为例 | 第24-25页 |
| 三、 情理法冲突型——以许霆案为例 | 第25-26页 |
| 四、 二元心理冲突型——以李启铭校园撞人案为例 | 第26-27页 |
| 五、 经济利益冲突型——以腾讯诉 360 不正当竞争案为例 | 第27-29页 |
| 六、 公共安全冲突型——以三聚氰胺奶粉民事侵权赔偿案为例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构建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 第32-40页 |
| 第一节 完善民意与司法互动的社会基础 | 第32-34页 |
| 一、 提升民意的理性价值 | 第32-33页 |
| 二、 发挥社团在民意与司法互动中的缓冲作用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完善民意与司法互动的立法基础 | 第34-37页 |
| 一、 完善立法保障公众知情权 | 第34-36页 |
| 二、 完善立法保障公民表达权 | 第36-37页 |
| 三、 完善立法保障公民对司法的监督权 | 第37页 |
| 第三节 完善民意与司法互动的实践基础 | 第37-40页 |
| 一、 完善司法机关对民意的甄别机制 | 第37-38页 |
| 二、 完善司法机关对民意的引导机制 | 第38-39页 |
| 三、 完善司法机关与民意的交流反馈机制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谢辞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