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安县—灌县断裂带的断裂岩特征—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三号孔(WFSD-3)岩芯及地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计划(WFSD)概况 | 第9-10页 |
·目前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龙门山造山带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龙门山前陆盆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安县-灌县断裂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30页 |
·龙门山地形地貌特征 | 第17页 |
·龙门山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龙门山断裂带的组成 | 第19-20页 |
·汶川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特征 | 第20-23页 |
·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 | 第21页 |
·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 | 第21-22页 |
·小鱼洞地表破裂带 | 第22-23页 |
·龙门山断裂带滑移速率与复发周期 | 第23页 |
·WFSD-3 选址及地质背景 | 第23-30页 |
·WFSD-3 选址 | 第23-24页 |
·绵竹地貌特征 | 第24-25页 |
·绵竹地层特征 | 第25-30页 |
第3章 WFSD-3 钻探工程与地质研究方法 | 第30-37页 |
·WFSD-3 工程概况 | 第30-31页 |
·岩芯编录 | 第31-33页 |
·WFSD-3 现场岩芯编录流程 | 第31-32页 |
·岩芯扫描 | 第32页 |
·薄片的制备 | 第32-33页 |
·钻孔综合测井 | 第33-37页 |
·岩性识别 | 第33-34页 |
·声电成像 | 第34-35页 |
·断裂带分析 | 第35-37页 |
第4章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 3 号孔岩芯特征 | 第37-66页 |
·WFSD-3 岩性特征 | 第37-55页 |
·显微镜鉴定 | 第55-56页 |
·WFSD-3 断裂岩特征及其分布 | 第56-59页 |
·断裂带结构 | 第59-66页 |
·岩芯断裂密度 | 第59-60页 |
·断裂带分布特征 | 第60-61页 |
·主要断裂带特征 | 第61-66页 |
第5章 安县—灌县断裂带地表断裂岩 | 第66-71页 |
·地表破裂带 | 第66-67页 |
·地表探槽 | 第67-71页 |
第6章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三号孔温度监测 | 第71-76页 |
·监测方法与过程 | 第71-74页 |
·准备阶段 | 第72页 |
·测井过程 | 第72-74页 |
·测量成果 | 第74-76页 |
·温度剖面 | 第74-75页 |
·长期监测 | 第75-76页 |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6-86页 |
·讨论 | 第76-85页 |
·WFSD-3 地层归属 | 第76-78页 |
·断裂活动性 | 第78-80页 |
·WFSD-3 孔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可能位置 | 第80-83页 |
·安县-灌县断裂带结构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